硬件效果器是必须的吗?

一堆又贵又重又费电的电子垃圾, 真的必须吗?

如果你是位内容创作者, 比如原创音乐人, vlog和up主, 简单总结, 硬件效果器不是必须的.

坦白的说, 对于一个长期以原创为主要工作的音乐制作人, 我一直认为内容比形式重要的多. 比方说, 很多经典的老电影, 你并不是被那些模糊不清的和褪色的画面所吸引, 而是其独特和吸引人的故事或讲述方式. 换种方式说, 也许曾经的胶片风格有其令人迷恋的质感, 但如果一个好故事, 换成数字设备来拍摄, 你同样会找到某种特别的惊艳感.

声音也是一样. 很多人会迷恋某种特别的硬件器材产生的声音, 这并不在讨论范畴. 这就好比很多人追求U87但我偏喜爱C414一样. 但更大众化一点, 更多的人, 真的能从音响中听出那一丝与众不同的硬件声音吗? 显然不能. 那些常见的著名的硬件效果器所产生的特殊效果, 大部分软件效果器已经能够模仿出来了. 而那些不常见的昂贵效果器, 对音质的那么一点点提升, 很可能要付出一辆车的代价, 对于常人而言, 如果看到一辆本田, 他们会说, 哦一辆本田, 但这辆本田放在音频里, 他们完全听不出来. 那么, 硬件效果器的价值何在?

现在, 越来越多的优秀的音画内容, 已经铺天盖地的以数字方式在传递了, 看起来购买硬件效果器简直是画蛇添足.

但, 对于不断追求专业音频的人们来说, 硬件效果器依然是到达天堂的最后一道大门.

如何让底鼓和军鼓中间再多添加那么一丝的粘稠感, 可能就是这些音频nerd们花了一年去考虑的问题. 如果他们没有亲手操作过硬件效果器, 他们会始终怀疑, 电脑上软件效果器过于数字化过于冷冰冰, 只有入手一台硬件效果器, 才能放慢他们的脚步. 可以说, 操作过硬件效果器的人, 对于音频的调制技术会更加胸有成竹. 这点我非常相信, 虽然我并非这群nerd中的一员, 但在我操作过硬件效果器后, 我能明显的感知到硬件对于音频质感改变的界限在哪里, 有了这份感知, 在操作软件效果器时, 我能把握好控制的分寸, 从而让软件制造的效果进一步接近硬件, 而不是盲目毁掉我的素材. 同时, 那些nerd们不断的在硬件的电路中分析, 对线圈和电压的研究, 对电子管或晶体管的大肆争论, 让我们所有的音频制作者收益. 我们不仅仅获取了知识, 还得到了启发, 也许未来的某些人, 会基于这些知识开发出更加接近硬件的软件效果器来.

硬件效果器除了传播理论知识, 以提供软件模仿之外, 还有什么实际用处呢?

首先, 硬件效果器有无限开放的空间. 首当其中的就是话放. 话放对于话筒音色的改变, 是化学性的. 它并不仅仅是大家简单理解的提升话筒增益, 捕捉更灵敏的信号, 话放在调节的过程中对话筒声压的改变, 均衡的改变都是很常见的, 比如电子管话放还会加入管体的失真和饱和, 而你还可以通过更换电子管得到另一种失真和饱和等等. 有些改变, 后期可以通过软件模仿, 而这些硬件比如电子管或电牛的物理改变, 比如声压级, 频率响应, 是后期很难完全模仿的.

其次, 硬件效果器简化了信号链. 在自媒体时代, 人们对于音频最常用的, 除了配乐, 就是旁白了. 而大多数人, 是不需要使用专门的DAW界面去录制旁白, 毕竟大多数的视频剪辑系统都配套了录音功能. 但由于视频系统对音频的支持并不完善, 在视频系统里进行效果器的加载不但操作繁琐, 而且还有严重的音频延迟问题. 而独立的硬件效果器, 不占用CPU资源, 在系统外部就能进行充分调节, 最后进入系统, 你只需要开启一个录音轨道, 不需要更多的加载和设置, 就可以完成完美的录音. 比如多机位直播系统OBS, 里面就集成了相当少的音频效果器, 不仅调节参数简陋, 也相当影响画面的捕捉, 如果使用外部硬件效果器, 效率会明显提高. 另外比如影视与广播行业, 为了维持恒定的播出音质, 都会堆砌大量的硬件模块, 方便你grab&go. 你应该能想象, 假如电视台的音频播出是通过一台电脑和一堆加载的软件效果器, 会是什么景象吧.

最后, 某些硬件效果器具备独有的DSP. 我们经常看到关于母带效果器如何强大而昂贵的文章, 这些专用的母带效果器, 处于效果器的最后一链, 不同的厂商开发出不同的音频处理芯片, 对最终的声音进行再一次的强化与提升, 比如增加感知的高低频, 以0.1db为单位的压缩和限制等等. 这些芯片的开发目的就是专注于音频的后期, 是电脑系统的CPU和专业音频接口都无法取代的. 对于音频出版物要求严格的歌手, 往往会跑到世界顶级工作室, 将作品通过这些母带效果器再次调整才会出版和发行, 正是基于它不可取代的原因.

因此, 硬件效果器对于自媒体行业来说, 并不是必须的设备. 但对于专业的音频行业, 某些硬件效果器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优秀的话放, 压缩, 和总线效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