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E FireFace UFX+ 专业多通道音频接口

我估计每台RME声卡都能当传家宝

一个YouTube上使用复古设备制作Beat的大神, Ricky Tinez, 最近(09/04)发布了一部视频, 讲述了自己为什么选择了RME, 而非Apollo的经过. 视频在此: I Really Wanted To Like The Apollo… But The RME Is Too Good, 而视频下方的回复, 也许解释了RME这个品牌是如何值得信任的.

RME

FireFace UFX+

有一个音频接口品牌, 低调沉稳. 你几乎看不到它的自我宣传, 各大促销节也看不到它的打折优惠. 但深入业界, 又全部是专家和用户对它赞不绝口的好评. 它就是RME.

RME

这家来自德国的音频设备公司, 设计过众多简洁工整的音频接口和相关扩展, 而这些产品最大的优点, 就是非常好的稳定性.

在我进行专业音乐制作的初期, 就已经听说过RME的大名, 然而他家的声卡, 几乎没有低于万元级的.

选择

E-MU 1820m

最初我使用过E-MU的1820m, 当时购买的是EmulatorX桌面采样套装, 包含1820m接口和两个扩展卡, 及EmulatorX采样软件, 套装约7000多的价格, 对于我来说都算是天价了. 当然很幸运, 那款E-MU 1820m有着非常棒的音质, 和在当时看来非常出众的扩展功能, 比如强大的Emulator采样器(64位, 在今天的DAW中也同样可以调用)和诸多原厂副厂的音色库.

但很可惜, 电脑规格在不断进化, E-MU必须使用的PCI-ISA插槽模式, 逐步被新的主板所淘汰, USB声卡也初现于市场. 我不得不封存这块E-MU, 逐步开始使用M-Audio和其他品牌的USB声卡. 但初期的USB声卡显然只是品牌们占领市场急匆匆推出的敲门砖, 这些USB声卡在品质上, 制造工艺上都破绽百出, 差强人意. 但彼时的我由于专注于音乐制作和编曲, 对声卡的整体性能还能忍受, 就这么浑浑噩噩的坚持了下来.

PreSonus 1824

接着, 随着一款新的DAW, PreSonus的StudioOne, 的诞生, 我开始研究这款DAW, 同时开始关注PreSonus这个品牌. 没想到它异军突起, 很快在DAW和音频外设上接连获得殊荣. 出于对品牌的好感, 和适时的系统升级, 我又购入了PreSonus的STUDIO 1824音频接口. 这并不是他们家的顶级产品, 但也属于一线产品. 1824有着丰富的IO接口和扩展性能, 整体优质的设计和材质又让我找到了E-MU的感觉.

可能是为信仰充值吧, 在那之后我一发不可收拾, 不断的采购P家的产品.

不幸的是, 在使用1824大约3年后, 它便莫名其妙的狗带了. 我不太知道原因, 也许是我的工作室是7×24小时通电, 过久的通电状态减少了它的寿命吧. 加上1824也并非完全没有缺点, 非常简陋的软件调音台面板几乎展现不出音频接口该有的优势, 而且录音时偶尔(非常偶尔)会发生一点点数字化的Jitter音. 尽管我非常喜欢它直观的面板和旋钮的手感, 但是时候向前看了.

用过了E-MU, 用过了PreSonus, 也用过一些廉价品牌的产物, 加上不断进入到音频录制领域从而对音质要求的不断提升, 我想我回不去了, 是时候了解下一流的音频接口了. 我开始把眼光看向UAD, Apogee, Antelope, 和RME这些品牌. 首先, 我会淘汰使用雷电接口的那些产品, 毕竟我的系统基于PC, 转接到基于Mac的雷电接口属于半桶水, 除非我更换系统, 这点并不现实(更换到Mac系统意味着从零开始, 更改操作习惯, 重设插件的设置, 对于一个完全成熟且扎根深厚的基于PC的DAW系统来说, 从头再来是非常恐怖的). 我必须选择基于USB接口的设备.

Antelope Orion VS RME FireFace UFX+

筛选下, 我看中了Antelope羚羊的Orion和RME的Fireface UFX+(都支持USB接口). An家有着非常新潮的产品设计, 内置的DSP效果处理芯片, 能在节省CPU运算的前提下, 额外的插入专属插件, 而且这些插件不但是独家的, 音质也非常的好. 这点类似于UAD的外置效果DSP一样. 而RME, 没什么特别的, 一个看起来稍显老套的软件调音台, 和几个基础的调音效果器, 看起来没什么战斗力的样子. 但不知怎么的, 我始终不愿将RME的声卡排除掉, Fireface UFX+总让我感觉很有质感, 很舒适, 就是那种实实在在的钢铁般的感觉. 在选择的过程中, 我其实并未大量关注录音性能和音频质量, 因为在这个级别的产品中, 最高质的音频肯定是标配, 如24位192KHz录音什么的. 带着对RME的这种好感, 我开始逐步了解到Antelope的一些缺陷, 比如驱动性能等等. 但RME并没有类似的情况.

RME FireFace UFX+ 硬件参数

ANALOG

AD, Line In 1-8, rear 

  • Resolution AD: 24 bit
  • 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 113 dB RMS unweighted, 116 dBA
  • Frequency response @ 44.1 kHz, -0.1 dB: 5 Hz – 20.8 kHz
  • Frequency response @ 96 kHz, -0.5 dB: 3 Hz – 45.8 kHz
  • Frequency response @ 192 kHz, -1 dB: 2 Hz – 92 kHz
  • THD: < -110 dB, < 0.00032 %
  • THD+N: < -104 dB, < 0.00063 %
  • Channel separation: > 110 dB
  • Maximum input level: +19 dBu
  • Input: 6.3 mm TRS jack, electronically balanced
  • Input impedance: 8 kOhm unbalanced, 12 kOhm balanced
  • Input sensitivity switchable to Lo Gain, +4 dBu
  • Input level for 0 dBFS @ Lo Gain: +19 dBu
  • Input level for 0 dBFS @ +4 dBu: +13 dBu
  • Variable gain: 0 to +12 dB
  • Minimum level for 0 dBFS: +1 dBu, -1.2 dBV

Microphone In 9-12, front 
As AD, but: 

  • Input: XLR, electronically balanced
  • Input impedance: 3.4 kOhm
  • 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 115 dB RMS unweighted, 118 dBA
  • Gain range: 75 dB
  • Maximum input level, Gain 0 dB: +18 dBu
  • Maximum input level, Gain 75 dB: -57 dBu
  • CLIP LED: 0 dBFS • SIG LED: -60 dBFS

Instrument In 9-12, front 
As AD, but: 

  • Input: 6.3 mm TS jack, unbalanced
  • Input impedance: 1 MOhm
  • 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 114 dB RMS unweighted, 118 dBA
  • Gain range: 42 dB
  • Maximum input level, Gain 8 dB: +21 dBu
  • Maximum input level, Gain 50 dB: -21 dBu

DA, Line Out 3-8, rear

  • Resolution: 24 bit
  • Dynamic range (DR): 115 dB RMS unweighted, 118 dBA
  • Frequency response @ 44.1 kHz, -0.5 dB: 5 Hz – 20.8 kHz
  • Frequency response @ 96 kHz, -0.5 dB: 5 Hz – 45 kHz
  • Frequency response @ 192 kHz, -1 dB: 5 Hz – 89 kHz
  • THD: < -110 dB, < 0.00032 %
  • THD+N: < -104 dB, < 0.00063 %
  • Channel separation: > 110 dB
  • Maximum output level: +19 dBu
  • Output: 6.3 mm TRS jack, servo-balanced
  • Output impedance: 75 Ohm unbalanced, 150 Ohm balanced
  • Output level switchable Hi Gain, +4 dBu, -10 dBV
  • Output level at 0 dBFS @ Hi Gain: +19 dBu
  • Output level at 0 dBFS @ +4 dBu: +13 dBu
  • Output level at 0 dBFS @ -10 dBV: +2 dBV

DA – Stereo Monitor Output XLR (1-2) 
As DA, but:

  • Output: XLR, balanced
  • Output level switchable 24 dBu, Hi Gain, +4 dBu, -10 dBV
  • Output level at 0 dBFS @ 24 dBu: +24 dBu
  • Output level at 0 dBFS @ Hi Gain: +19 dBu
  • Output level at 0 dBFS @ +4 dBu: +13 dBu
  • Output level at 0 dBFS @ -10 dBV: +2 dBV

DA – Stereo Monitor Output Phones (9-12)
As DA, but:

  • Output: 2 x 6.3 mm TRS stereo jack, unbalanced
  • Maximum output level at 0 dBFS, High: +19 dBu
  • Maximum output level at 0 dBFS, Low: +2 dBV
  • Output impedance: 2 Ohm
  • Max power per channel @ 32 Ohm load, 0.1% THD: 210 mW (2.6 Vrms, +10.5 dBu)

外部控制ARC USB

下定决心后, 我选择了UFX+, 同时加购了它的控制器ARC USB. 这款附加的外部控制器非常舒适, 15个按键几乎可以订制UFX+里的操作, 也可以编组等, 大号的无限音量旋钮, 也可以在按键切换后执行其他操作, 完美取代了很多外部监听控制器的功能, 而且是无损音质的.

TotalMix

RME的专业音频接口控制面板TotalMix, 则是另一个非常强大的软件混音及跳线面板. 在这里, 你可以快速的为12个输入进行设置和调整, 包括基础的EQ, 噪门和压缩. 还可以利用上百个虚拟的数字通道来搭建Loopback等复杂的概念式跳线.

DURec

UFX+还有一个特殊技能, 脱机录音, 即脱离电脑控制直接录音. 你可能会奇怪, 一个音频接口也可以脱离电脑吗? 当然可以, UFX+面板有个专属的USB接口, 你可以直接在面板上利用旋钮操作, 进入录音选项, 将指定接口的音频信号录制成wav, 保存到外接的U盘里, 回头再将数据转入电脑进行混音和后期.

维护

RME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 就是对产品的不断更新和维护. 很多硬件设备厂商, 把新的硬件设计当做生财之道, 而并不会尽心对现存产品进行更新和维护, 这点在RME身上可完全看不到. 如果你够勤快, 每天都去查看RME的官网, 你甚至有可能隔天就能看到针对现存产品的又一个驱动或固件更新.

即使在本文写作时, UFX III替代了UFX+成为了RME的旗舰, 但依然可以看到针对UFX+的驱动更新仍未停止.

升级

音频接口市场日新月异, 许多新兴品牌的产品不断更迭推出. 你也许会担心, 购买一块音频接口是否会限制未来的扩展能力, 是否会被市场所淘汰? 这点我对UFX+是绝对放心的. 首先24位192KHz的采样位率在长期来说是不会被淘汰甚至改变的(拿16位44KHz采样位率来说, 即使在现在拿出来盲听也几乎很难有人能做出准确判断), 哪怕到现在, 我也只使用24位44KHz或48KHz的采样位率来录音和制作. 其次, UFX+除了面板前后的12个模拟接口通道外, 还具备ADAT+MADI累积多达188个扩展通道. 等于说, 你带着它, 再带上足够多的话筒, 你可以把一个街区的声音都录下来.

*32位录音当然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但对于录音室录音来说, 大部分录制都是前面进行过预控的, 需要用到无法预测无法处理的极端情况较少出现. 而且通常专业录音师也会有其他专业的32位录音硬件来解决这类问题, 比如我就会用ZOOM F6的32位性能, 来录制不可预知的声音.

12MIC-D, 支持ADAT和MADI协议

由于UFX+支持ADAT和MADI两种扩展方式, 意味着在今后的工作中, 如果需要更多的输出入通道, 我可以不断添加支持ADAT或MADI协议的接口, 然后, 在录音软件里同步录制多达188个音轨的录音. 比如再购入一台12MIC-D等等.

总结

RME FireFace UFX+音频接口, 给我的感觉, 不仅是神奇, 强大, 还是稳定的代言词. 从购入安装使用起到现在, UFX+没有失败过一次. 我的工作室是24小时开机制, 意味着我的电脑, 音响和音频接口从未断过电(除了重启, 安装硬件和停电), 在炎热的夏天, 我在离开工作室时甚至会关上空调也不会关上设备, 这几乎就是非常严酷的工作环境了, 即使如此, UFX+也没有失败过, 也就是说, 没有自动重启, 丢音, 硬件打开失败, 找不到ASIO设备等等等等任何错误. 而这些, 是工作多年以来, 会在其他音频设备上或多或少出现过的情况. UFX+? NEVER!

如何表达工作室严酷的工作环境呢? 拿我的三星970系统盘来举例吧. 这是一块我在2018年12月购买的512G SSD固态硬盘, 而今天是2023年7月20日, 即购买起距今1671天. 从三星魔术师的SMART表可以看出, 电源关闭次数仅有225次, 而通电时长高达33133小时, 转换即为1381天. 也就是说从2018年到2023年接近5年里, 我的三星固态硬盘持续工作了4年多, 注意, 是24×7持续工作4年多.

RME就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 没有丝毫倦怠. 有时候, 业内那些神话, 真的不是过度神化.

我觉得, 这也许就是我音频生涯中能陪伴我最久的那块音频接口了. 如果不, 那么下一块也会是它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