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原本是一篇2011年6月5日发布于Gearspace论坛的评测文章, 作者是TAFKAT(真实姓名Vin Curigliano), 是DAWbench网站的拥有者, 也是这项评测的发起者.
由于内容首次发布至今也有13年了, 所以这个评测中的产品有些看起来似乎稍微落后于时代. 但如果你足够细心, 会发现居然还有Steinberg AXR4U等较近年的产品. 这是因为原评测作者这些年也一直在对新产品的进行跟踪评测. 最新的评测结束于2024年6月.
原贴链接: Audio Interface – Low Latency Performance Data Base – Gearspace
评测产品内容涉及RME, Lynx, UA, Antelope, MOTU, Audient, Focusrite, Steinberg, PreSonus, M-Audio, NI等多个品牌. 主要测试的是产品在低延迟情况下的稳定性能, 这对于一些对现场录音要求较高的工作非常重要, 当然, 产品本身的性能, 官方ASIO驱动性能, 和协同工作的电脑, 都各自占据了重要位置.
到目前, 这篇超过十年的帖子已经引发了231页的讨论, 将近7000条留言.
作者在相同的电脑条件下, 对各个产品搭配其官方的驱动进行测试, 前十名结果如下:
名次 | 品牌 | 产品 | 上市 | 接口 | 得分 |
01 | RME | RME HDSPe AIO Pro | 2020 | 内置 | 10 |
02 | RME | RME HDSPe AES/ADI8QS | 2007 | 内置 | 9.44 |
03 | Lynx | Lynx AES 16e/Aurora 16 | 2008 | 内置 | 9.21 |
04 | RME | RME Fireface UFX+ | 2016 | 雷电接口外置 | 8.83 |
05 | Antelope | Antelope Discrete 8 | 2019 | 雷电接口外置 | 8.78 |
06 | Lynx | Lynx Aurora LT-TB | 2014 | 雷电接口外置 | 8.77 |
07 | RME | RME Fireface UFX+ | 2016 | USB3外置 | 8.48 |
08 | RME | RME HDSPe AIO | 2008 | 内置 | 8.39 |
09 | PreSonus | PreSonus Quantum | 2018 | 雷电接口外置 | 8.30 |
10 | Lynx | Lynx TWO-C | 2005以前 | 内置 | 8.29 |
可以看到, RME品牌的产品不仅领衔首位, 还坐拥了一半的江山, 产品线还包括了从内置到外置, 甚至从雷电到USB接口, 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我的工作室使用的是RME UFX+ USB3版, 成绩前7, 这也超过了我的预期. 毕竟我长期做案头工作, 只要求音频接口井井有条稳定有序的工作, 并不在意超低延迟这些极端情况,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选择的RME. 但确实想不到这居然是一台Beast, 要知道排名在它之前的除了它的雷电版和Antelope雷电版, 其余全部是内置接口, 有相当高的带宽吞吐量.
当然, 这个排名中最新的音频接口, RME HDSPe AIO Pro, 也已经是2020年发布的产品了, 而最近几年, 一些品牌也在不断努力, 比如Audient的EVO, PreSonus新的Quantum HD系列, 都打着32位录音的旗号, 就连RME自己也发布了UFX III, 性能也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因此这个榜单未来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动, 我还是很拭目以待的.
我现在对PreSonus的音频接口抱着犹豫的态度, 因为我的上一台8通道, PreSonus Studio 1824, 就在某次工作中莫名其妙的停工了.
再过一阵子, 我可能就会为工作室添加一台8通道的扩展接口, 以应对多话筒录音的需求(我的UFX+实际上有4个话筒接口, 其他都是线路输入, 不过我还有台Warm WA273EQ话放拥有2个话筒接口, 这么算是6个, 但依然需要在不同的话筒间插拔), 而这台扩展的选购, 究竟是纯8通道话放, 还是拥有更高性能的独立音频接口(我当然不会用其他音频接口取代UFX+, 只是用ADAT连接的方式作为次卡)? 这都需要冷静的观察和考虑. 我很希望这台扩展是RME品牌, 只是, 实在是太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