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SpectraLayers 11刚刚面世的时候, 我就从之前的10升级了. 但由于11似乎改变了一些10的处理方式, 这导致我在StudioOne中调用SL11, 会出现DAW崩溃退出, 尽管使用SL11的独立程序并不会出现崩溃和闪退, 但这一情况却出现在很多使用者的反馈中, 因此我觉得SL11也许是一次不算成功的升级, 甚至懒得将11写进本网站的软件记录中.
不过在Steinberg在2024年7月1日对SL11进行了一次小更新(至11.0.10), 加上2024年7月9日StudioOne也进行了一次小幅更新(至6.6.2), SL11终于成功的调用, 我才决定将这次升级进行记录.
SpectraLayers Pro 11升级了很多重要功能, 比如层素材转换, 即将一段音频分离为不同类型的层后, 某些无法智能识别并准确归类的元素, 可能出现在不恰当的层中, 你可以使用转换笔刷, 将这些元素刷到它本应归属的层中. 还有音量自动化, 即一段音频素材在分离为不同层后, 你可以使用音量包络线来修改不同层的音量变换. 当然, 还有更强大的混音解构Unmix, 据称, 新的AI参与的混音解构, 能一次性将曲目解构出多达7个不同类型的声部也就是层. 同时, SL11其他功能也都进行了增强, 到现在, 一些基础的如人声降噪, 背景混响去除等功能, 已经是这类音频修复软件的基本功了.
而为什么我选择了依然跟随SpectraLayers, 而非iZotope的RX系列呢? 这跟iZotope现在的过于浮躁与售价昂贵有关. 我也是iZotope RX 10专业版的用户, 但在iZotope被NI收购后, 其行事开始变得咋咋呼呼, 大量推送广告, 而非执着于创新, 其产品售价昂贵不说, 还喜欢摆架子, 比如众多用户强烈呼吁的Dialogue Isolate功能开放到全平台的需求, 它就是置之不理, 仅供给ProTools(尽管独立版中可以使用此功能, 但插件版才是当前最急需的), 再比如RX中的多语言来源分离功能, 也仅限于英语. 还有比如前阵子推出的VEA, Voice Enhancement Assistant插件, 售价29美元, 但如果你听过里面的范例, 你就会觉得这东西是在把自己玩剩的渣换个壳拿出来卖钱. iZotope就这样逐渐将自己的口碑弄得一再下滑, 而它一度引以为豪的音频修复技术先锋者身份, 如今也变得平庸. 另一方面, SpectraLayers则步步紧追, 尽管它界面老气不像iZotope那么华丽, 这也源于来自德国后归属日本的开发团队在交互界面的设计上确实落后于美国, 但Steinberg这个技术大鳄作为SL的技术靠山, 有着更踏实的开发步调, 不喧哗不造势, 而是依次将各种技能更进一步, 不断累积出稳固的软件思路. 比如Unmix混音解构, 在我对比了很多现存实例, 包括我自身进行试验的结果, 它的效果都是最好的.
SpectraLayers Pro 10升级到11的费用是79欧元, 而RX 10升级到11的费用, 请猜猜? 199美元不谢. 况且两者还基本处于同一个能力区间. 别告诉我有什么是RX能做, 而SL无能为力的.
简言之, 我既是iZotope全家桶(Ozone 11 Adv, RX 10 Adv等)的拥有者, 也是Steinberg多款产品(Absolute 6, Nuendo 12, SL 10~11等)的拥有者, 我希望两家品牌的产品都能不断进化不断创新, 而不是躺在功劳簿里等着大赚特赚, 将用户需求置于不顾.
不过, SpectraLayer依然有个急需改进的功能, 就是可以在StudioOne的音频片段中, 能直接反键调出菜单, 选择SL. 而不是现在这样需要从插件库中拖拽到音频片段上, 这样所带来的麻烦是, 在突然出现音频修复需求时, 我们必须打开插件浏览窗, 并找到SpectraLayers, 并一路拖拽. 在音频条目众多时, 这种操作显得非常繁琐. 我也不清楚现在的ARA音频数据直读技术到底能嵌入到什么地步? 为什么Synchro Arts的ReVoice, RePitch, VocAlign这些, 和Ceremony的Melodyne, 都能完美的嵌入StudioOne右键菜单, 而SpectraLayer却不行呢? 同行堵路?
购买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