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PiGGY工作室引入新设备!

无论是录制人声配音,还是演唱歌曲,本工作室都会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服务,帮助您塑造更棒的声音!
Neumann TLM 103

工作室的常用话筒为一对AKG C414 XLII,这是我的最爱,它们非常好用。一是它们有一个方便实用的按键系统,来控制话筒的指向性,低切和Pad,这比大多数话筒需要用指甲尖去拨弄小拨杆更加安全和快速。而且它们的面板能用指示灯将一切设置显示出来,让我知道它们的状态;二是它们还有8字型指向,意味着每只话筒都可以同时收录振膜两面的声音,这样哪怕只用一个话筒,也能录制两个人的播客或对唱(尽管我不太需要用到这种方法,因为我已经有两只话筒了,但这个附加功能让我随时都有信心用一只话筒完成任务);三是它们有着应用广泛的频响曲线,这是任何话筒都逃避不了的核心。AKG C414有一条非常优美的频响曲线,尽管在6kHz左右有一点小的凸起,但这也有利有弊,它可以增添女声的丝绸高音和亲密感,当然也有可能混入无必要的齿音(而我也可以在后期或话放中压制这个凸起)。

C414 XLII 在不同指向和低切下的频率响应

除了AKG C414 XLII,工作室还有RODE NT1000,NT2000,这是两只非常经久不衰的话筒。NT2000是快三十年前的中音代理版,除了掉漆磨花和金属罩被碰伤,一点问题没有。NT1000则是一个精简版,去掉了NT2000上的指向旋钮和低切旋钮等,单纯以一个心型指向的话筒呈现。它同样非常棒,频响曲线在150Hz有个小凸起,在3kHz~4kHz和12kHz上有些凸起,即使不进行处理,声音也非常饱满清澈,150Hz的凸起反而可以为男性声音添加一丝磁性的厚重,高频的凸起躲过了5~7kHz常见的齿音频段,在10kHz以上反而可以添加声音的空气感和松散感。而且,这一切都是可以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RODE NT1000

工作室还有一只sE z5600a II的电子管话筒,遗憾的是,由于不善保管,这只话筒严重受潮,点亮后全是电子噪音(我还曾试着给它换过电子管,但看来不是电子管的问题)。在这以后,我也对电子管话筒有了一点过敏体质。

除了这些大振膜,工作室也有专业的指向话筒,如森海塞尔的MKH416,如sE的sE8 Vintage对装小振膜话筒,及其他一些工具话筒如Shure SM57动圈话筒,Shure SM58动圈话筒,RODE Podmic动圈话筒,RODE Broadcaster播音话筒,森海MKE600指向话筒,RODE NTG5指向话筒等。

可以说,在话筒方面,本工作室已经拥有足够多的数量并足以应对绝大多数录音情况了(哦对,还有一对森海的XSW825舞台手持无线话筒)。

但是,在话筒生态中,即使我想忽略,也无法掩盖的一个事实,就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Neumann纽曼。现在市场上似乎改名为诺音曼了,尽管这符合原文发音,但我觉得变小气了。Neumann的U87,KM184这些话筒,我几乎能在所有专业工作室中见到,而且几乎任何新问世的话筒,都会被人拿来和U87或其他Neumann话筒用来比较。说我对U87没一点想法,那绝对是自己骗自己。唯一将U87排斥在工作室之外的,就是价格。2万多的价格,都不是咬咬牙的问题了,而是要咬自己胳膊肘让自己清醒清醒的问题。而且,真到了2万多的预算,我很可能更倾向于购买一台总线压缩,或一台母带压缩(我的意思是中端的),或一台人声压缩,比如Tube-Tech的CL1B。

眼前的事情是,我有一笔小的预算,不够购买一只U87,但是,我可以购买一只它的平替。对,同为Neumann的TLM103。这样我甚至还能有些结余。

先来看看TLM103和U87有什么区别。

  • TLM103使用的和U87同样的话筒头。
  • TLM103去掉了U87中的变压器,而变压器能帮助U87实现更浓厚的低频和更舒展的高频。没有变压器的纯电路话筒则能处理更大的声压。
  • TLM103的高频凸起,在某些场合下会显得较为毛糙。
  • TLM103有近场效应,能提供语言内容所需要的磁性。
  • TLM103取消了U87的指向功能,仅为心型指向,且只有单面振膜。意味着功能比较单一。

综上,TLM103对比其同门师爷,看起来缺胳膊断腿。但它也有它独特的优点。我也在网络上进行过广泛的搜寻,观看很多评测,我发现,一旦出现个性鲜明的话筒时,TLM103和U87两者的区别就显得很微弱,你都很难听出二者的音色区别,在特定场景下,我(不只是我)甚至觉得TLM103对于男性语言内容的表现好过U87。我听了一些TLM102,TLM103和U87的混合对比,TLM102离谱的高频,让TLM103和U87成为了一个联盟。

另外,在播音配音行业中,TLM103似乎也是标配,来自Gearspace的用户DirkP(他是德国人)这样说:

I love the TLM 103 and never got the negative comments here. In Germany it is a standard for broadcasting and those well financed stations could afford much more expensive mics.
I like that it kind of sounds record-ready without the need for much EQ – I guess this is the reason some don’t like it.
IMO it is way better than most budget LDCs and very close to the U87 that is 2,5 x the price.

他说他喜欢TLM103,也从未在Gearspace看到过负面评价。在德国,TLM103几乎是广播电台的标配,即使那些电台完全有能力购买更昂贵的话筒。他觉得103直出的声音非常好甚至都不需要添加EQ,这可能令一些人不喜欢。他补充道,103相比大部分低成本大振膜话筒都是更好的选择,并且品质非常接近售价超过它2.5倍的U87。

类似的评论有很多。不同于我们国内的扭曲网络生态,充斥着水军不断改变产品的风评。国外的评论相对客观很多,况且,TLM103和U87都是Neumann旗下产品,更不存在相互攻击。因此,我决定为工作室引入一只TLM103话筒。

事实上,它已经在运输途中了哈哈哈。

且慢!

工作室的新设备还没完。

我的监听,主要是由一对ADAM A8X组成。监听耳机则是BeyerDynamic的DT990 Pro。耳机通过了SoundID的矫正,而音箱则通过了RME Totalmix中的Room EQ手动校对。

大体上,这两者的声音都较为一致。整个调校的过程也经过了漫长的周期,包括必须放弃的一些细节,和必须重视的一些细节。尤其在齿音部分,两者的相似度非常高,这意味着我能较准确的监听到任何涉及5~8kHz以上频率的齿音,无论使用哪个监听,都保证准确。

但我还是担心我会跑偏。比如,万一我的耳机DT990随着时间而老化,开始没那么准确的时候,我是该信任耳机,还是信任音箱?再比如,我针对耳机套用的是SoundID的默认DT990配置,但我也不能肯定我的这一副耳机就完美的适用于这个配置,毕竟电子产品都存在公差。这可能导致我长期信任的频率曲线,也许是偏移的,也就是Tilted跷板式的。可能低频偏多,或高频偏多。这就好比一个长期吃咸口味的人,炒出的菜自己觉得不错,但客人吃就觉得齁嗓子。

当然,我也可以使用SoundID的Measurement来标准化我的音箱曲线,但一来是我信不过这个测量结果(之前进行过测试,低频完全不准),二来是如果我既用了耳机的曲线,又使用音箱的曲线,就意味着我在监听时,必须在SoundID中反复切换曲线,来适配我当前的监听设备。这无疑是非常麻烦且多余的。

我需要再添加一套设备,来进行三者间的核对。是的,我知道这听起来更加多余且莫名其妙。但是,事实上,一个工作室配备多套监听,是相当成熟的行业模式。有些工作室会使用MixCube这种非常刺耳的方形音箱来比对人声中的高频,有些工作室会使用YAMAHA NS10M也就是俗称的小白盆,来监听中高频是否平顺。而它们都不是那些工作室的主力音箱,它们仅仅用来在混音阶段做为回放和比较。

我坦言,我目前肯定无法做到对MixCube,NS10胸有成竹的地步,因此我不会购买一对更加不确定的音箱,相比而言,我更需要一对能提供平坦的频率曲线,帮助我判断我的主监听是否偏移的音箱。它需要满足以下三个用途:

  • 体积小巧。它作为副音箱,只会在特定阶段工作,因此不能占据我仅剩不多的桌面空间。
  • 价格便宜。理由同上,它不需要全时工作,因此不需要(也不能!!!)特别昂贵。
  • 频率准确。这个条件一出,我就意识到,我太苛刻了。如果在我的A8X上都无法做到确信的频率准确,我怎么能够在一对价格便宜体积小巧的辅助音箱身上要求这一点呢?

但其实,我找到了一个选择。IK Multimedia的iLoud MTM mkII。

首先,它体积小巧。它可以以竖条的形式垂直摆放,这意味着在我的显示器和监听音箱之间,还可以容纳它的位置。其次,它售价799美元,满足了我对价格便宜的执念。最关键的是,它频率准确。

好吧,老实说,对于它频率准确这一点我没有十足的把握。首先它的箱体上只有两个3.5寸的低音喇叭,这显然就无法满足低频响应的准确了。不过它有一个独门秘籍,就是IK的ARC系统或者说X-Monitor系统。

IK的ARC系统,和SoundID的原理非常相似,都是使用测量话筒,将房间频响曲线,录制到软件中,软件再以矫正后的曲线,传输给音箱,相当于音箱校准。不同于SoundID必须常驻于系统中的是,使用IK品牌的音箱,音箱中自带一块DSP芯片,用于存储ARC校准后的曲线,相当于自动为音箱保存了这个记忆,而ARC系统就不用再常驻于系统了。也就是说,此时的音箱,可以脱离电脑,完全是校准后的,意味着你在这个环境中,只要不改变音箱的位置,用什么方式让它回放,都是近乎准确的。

iLoud MTM mkII就是这类音箱,它带有内置DSP芯片,可以存储当前房间频响矫正后的曲线。而且不需要软件常驻系统就能靠内置的DSP实现频响准确,这能解决ARC和SoundID共处后可想而知的混乱。

尽管就像我不太信任SoundID的测量结果一样,我也不能完全信赖ARC(毕竟我现在都还没用到)。但我相信,一套可以用某种方式校准的音箱,哪怕它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它能给我的信心也强过再买一套昂贵却完全不确定是否准确的主监听来的多。

今后,我会用这套iLoud MTM,来对比A8X和DT990,看看我在之前的工作中是否出现了大量的偏移,并帮我建立更有信心的监听环境。

这套iLoud MTM mkII,也正在运输途中。

以上就是新的一年,SMPiGGY工作室引入的新设备,无论是录制人声配音,还是演唱歌曲,本工作室都会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服务,帮助您塑造更棒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