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购买了一只非常棒的话筒, 一台高级的话放和一台高级的音频接口, 外加一套业界公认的品牌监听音箱, 你也可能在危险的听觉迷雾中盲目前行. 很可能你最终的音频作品, 错误百出满地瑕疵, 一切都源于, 你并没有妥善细致的调节好你的监听环境.
一个很简单的测试, 你带上监听耳机聆听你的作品, 感觉几乎完美, 但当你在音箱上回放时, 却感觉高频刺耳或发闷, 甚至低频都消失了. 或者你习惯在音箱上进行作品调整, 但一旦带上耳机, 整个听觉感受又完全不同, 令人迷惑. 最最危险的是, 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声音才是准确的(长期聆听不准确的回放系统, 可能导致你对某些声音产生误解).
这并不是你个人的问题, 而是普遍现象. 其实, 在个人音频工作室领域, 大多数人都在进行错误的监听. 由于音频设备的鱼龙混杂, 从话筒, 到音频接口, 到耳机和监听, 每一处连接, 都在改变音响效果, 即使你选购了业界公认曲线最平直的设备, 甚至在试听时兴奋得大叫, 可一带回家, 由于你工作室空间环境的独特性, 声音也会变得大相径庭, 令你流下悔恨的泪水.
相比之下, 影像的监看系统要好得多.
影像和声音的区别在于, 大多数后期影像软件, 都能通过寻找自动白平衡来自动校色(或者根据拍摄设备套用相应的LUTS), 哪怕是非常普通的监看系统(低端显示器), 也能覆盖大部分主要色调, 令成品不至于太离谱, 而且监看系统也不需要受到环境的限制(只要避免直射光和反射光). 但声音则完全不是, 声音不但受到回放设备的限制, 还受到回放环境的严重影响. 先说回放设备, 如音箱, 不同的监听音箱, 由于尺寸的原因, 会在频率响应上大为不同. 比如一部分小的5寸监听音箱, 就无法回放低于40Hz的频率. 这就衍生出一个很大的弊端, 你听不到的频率, 你就无法控制. 虽然大部分人是听不到40Hz的, 但可以感受到这种声压, 而小尺寸的音箱先天上就无法回放这个频率以下的声压. 这就好比你的监看系统, 只能看到3/4的画面, 这种情况还怎么弄? 你打算给听众一个你自己都没听过的自由翱翔的低频吗? 还有, 也是最关键的, 环境. 不论录制声音还是后期混音, 都严重受制于你的环境, 且回放更为糟糕, 如果环境的空间长度和高度都不太对, 或者房间带有严重的驻波, 你的流行歌可能听起来就像街对面的电音酒吧, 低频简直停不下来. 如果你基于这种听感再盲目的调整音乐, 最后呈现给听众的可能就是一首摇篮曲了(这种类比过于夸张, 但别告诉我这种事从没发生过).
先相信耳机
SoundID为耳机匹配曲线
SoundID通过测量话筒为监听环境创建矫正档案
手动模式, SoundID加EQ的配置, 以达到耳机和音箱的尽可能匹配
在SoundID中选择Custom Target, 可以为你的监听创建自定义EQ曲线. 我尝试点了30多个频点, 挤满了全频段, 而且每个频点都可以通过Q值设置曲度来精细的订制. 这是SoundID相较于Reference4最大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