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以下是我个人在音乐创作和音频制作中, 自认为最值得拥有的一些音频软件. 当然, 这些软件的盗版随处可见, 我完全可以不花一分钱. 作为购买者, 我只是认为, 如果某些软件带给了你工作上的便利和业务上的利润, 那么购买它们, 是对创造它们的人的回报, 因为我也是创作者, 我也期望得到这样的尊重和回报.
补充注明: 由于工作室的正版软件还在持续增加中, 故文中可能欠缺对部分新购产品的评述, 请见谅.
在进入选购软件的理由之前, 我先要讲解一下我的音频制作流程. 了解了整个制作流程, 你大概就能知道, 哪些软件对音频制作有巨大的帮助, 从而进入选购的行列.
首先, 我需要一个音频的工作平台, 也就是行业所称的DAW数字音频工作站. 在DAW里, 我可以添加MIDI制作音乐, 或者添加音频轨道录制人声或乐器, 或者, 添加视频文件进行后期的音频加工, 因此我需要一个DAW. 接着, 任何我创造的或录制的声音, 要进行最基本的处理, 一般来说, 主要是降噪, 均衡, 和压缩等插件, 某些音频我可能需要不停变化, 比如有规律的变换声像, 变换音高, 那么我就会需要模块化的音频调制插件, 某些人声, 我可能需要进行音高的修正或头尾的对齐, 那么我就会需要人声修音插件, 录制一些吉他或贝斯乐器时, 我肯定需要用到效果器, 那么效果器插件也进入了选购队列. 接下来, 某些乐器比如很多轨的伴唱人声, 或者很多轨的鼓, 我需要进行编组来统一控制音量或动态, 我就会需要总线压缩插件, 在某些音轨上我可能还需要进行染色, 比如鼓的LoFi效果或电子管过载效果插件, 另外, 人声或者某些乐器必须得来点混响和延迟插件, 最后, 在总输出上, 我还需要专用于母带的均衡微调插件, 和母带压缩插件. 以上, 就是一整个音频制作流程中, 我最需要用到的主要插件. 那么, 就进行后面的选购吧.
DAW 数字音频工作站
*DAW是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的缩写, 意思是数字音频工作站. 它类似于Photoshop之于设计师, 是一个针对音乐创作和音频制作的系统平台, 在上面你可以连接上你的音频接口, 录制话筒和吉他, 也可以接入MIDI设备, 进行演奏, 还可以在上面完成混音, 音频编辑与调整, 直到最后的输出为数字音频文件.
Cakewalk & Cubase
我最早使用的DAW是从Cakewalk开始的, 可早期的Cakewalk没有音频功能, 只能进行MIDI创作, 因此可能算不上是个全面的DAW, 更属于Sequencer音序器, 似乎到了9代以后Cakewalk才开始支持音频, 然而那时候我已经转换到了Cubase. 从Cubase 5开始, 真正的DAW开始在民间普及. 但早期的正版软件概念还没有在人们心中扎根, 市面上到处是破解版的软件, 我甚至在无数的录音棚中看到录音师熟练的打开破解版的Cubase来录音, 当然我也是其中一个. 但在逐渐利用Cubase进行创作并得到收入后, 我内心还是觉得, 必须为这种高质量的创作工具买单. 最先购买的, 是Cubase 8标准版.
StudioOne 6
但这时候另一个新兴的DAW也崛起了, StudioOne. 它的主软件安装包大概才100多M(早期的版本), 简直不可思议. 在试用后, 发现界面非常简洁, 功能也非常丰富, 一些操作概念也有Cubase的延续感. 据称StudioOne恰恰是从Cubase的总公司Steinberg离职的工程师开发的, 品味大致就这么延续来过来. 不过一开始并没打算直接购买, 毕竟有了Cubase 8. 可是S1越用越习惯, 从2.5追随到3, 再到4, 我几乎没有再打开过Cubase了. 这段时间S1帮我创作非常多的音乐, 于是我决定开始购买它. 从S1V4开始, 我购入了专业版, 再到V5, 再到最近的V6.
Nuendo 11
但S1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6代以前, S1都只能开启一个视频窗口, 用来进行视频配乐, 这个视频窗口还对很多视频格式非常挑剔, 以至于用S1来做视频的声音后期简直是痛苦. 而Cubase的师兄, Nuendo, 在Windows平台上被称为最好的视频声音系统, 为了能进行专业的视频声音创作, 我也购买了Nuendo11. 这样, 在某些需要制作视频声音的项目中, 我可以启用Nuendo来实现专业的后期制作. 只不过没有想到的是, 很快Nuendo就更新到了12, 并取消了eLicenser加密狗的限制, 所以, 是否将11升级到12也成为了我下一个考虑.
这些专业DAW价格都不菲, 初次购买StudioOne的话售价都在2000左右, 每次版本升级将会花费1000. Cubase的版本大概在2~3000, 而相邻版本的升级也大概在1000左右. Nuendo则较为昂贵, 最低折扣下的售价大概在4~5000元, 相邻版本的升级在1500左右. 我知道这对于任何人都不是轻易的决定, 而我购买它们, 就是为了让自己忠实于手里的工具, 不再盲目的在各种DAW中流连忘返, 可以沉心于创作. 同时, 也是表达对软件开发者的尊重.
有了DAW, 我们就可以开始创作了.
VSTi乐器插件
*VST Plugin是某些音频软件品牌, 针对一些独特音频领域专门开发的功能软件, 这些软件可以挂载到DAW中, 相当于为你的DAW增添了新的功能. 我们也常把DAW称之为宿主, 而这些安装到宿主的软件就称为插件. 常见的插件有VST2和VST3格式, 这些都是Steinberg(Cubase和Nuendo的母公司)开发的格式标准, 而AAX格式则为ProTools的专用标准. Windows系统中, 乐器类的插件也简称为VSTi(即VST Instrument), 而音频类的插件一般就称为VST.
如果要开始音乐创作, 我必须选择一些合适的乐器音色, 这中间需要包含常见的钢琴和键盘类乐器, 贝斯吉他, 鼓和Loops, 管弦乐音色和其他音频素材. 其实, 在购买了StudioOne后, 我就能得到一个60多G的音色包, 随着StudioOne的初运行开始下载并安装. 这里面附带的, 就是StudioOne自家VSTi乐器, 和音频素材. 我主要说说其中最重要的几个VSTi.
StudioOne Presence XT
Presence XT是一个类似于轻便版Kontakt的采样器. 里面包含了主流的大部分乐器, 如钢琴电钢琴贝斯吉他鼓管弦乐等等等等, 但遗憾的是, 音色都比较平淡. 不过, 如果你经验丰富, 通过多种音频效果插件的叠加, 完全可以把一件乐器制作得很生动. 由于Presence XT是StudioOne内置的采样器, 因此并不支持市面上常见的Kontakt音色库, 你可以想办法在PreSonus官网寻找其他用户制作的Presence XT音色, 或者, 花大几百将Presence XT升级成Presence XT Editor, 这样可以将Presence XT的编辑功能解锁, 然后可以自制音色了(但对于StudioOne专业版用户, 居然还要再花钱解锁功能, 这个行为确实很好笑, 作为StudioOne死忠我很尴尬), 当然我并不会购买这个功能.
StudioOne Impact XT
Impact XT是StudioOne自带的鼓机, 有趣的是, 它和NI公司的Battery(一款著名的软件鼓机)也很像. 但Impact XT水平并不差, 每一个Pad都可以调整采样, 而且可以叠加不同力度分层来增加变化, 一次性拖拽多个样本它还能自动分配. 除此之外, 它还有16个立体声输出, 意味着每一个Pad都可以挂载不同的音频插件做不同的调制. 而且, 我们看到A组有16个Pad, 然后还有B组, C组直到H组, 这意味着你可以自定义128个Pad, 在同一首音乐中不停的添加元素. 然后, 你可以将这些整合好的Pad保存或者导出为一个单一文件的乐器包, 存在安全的地方或者分发给朋友们. 总之, Impact XT算是StudioOne里, 我使用得最多的VSTi了.
StudioOne SampleOne XT
SampleOne XT是那种如果玩得好, 会令人疯狂的采样器. 它的录制输入, 不但可以接上你的话筒, 还能接入你当前界面中任何的音轨, 也就是说, 你可以用它, 将你弹奏的其他乐器或人声同步录下来, 再制作切片, 用来做些Remix. 可惜的是, 它并没有多通道输出, 因此无法让这些切片拥有不同的更刺激的效果, 不过这并不影响它的整体水准.
好, 说完了DAW自带的这些VSTi乐器插件, 我们就要选些货真价实的, 出版级的, 发烧级的, 制作人级别的好宝贝了, 音色套装!
Native Instruments Komplete 14 Ultimate
这个是最值得购买的套装. NI公司的著名插件Kontakt, 一直是采样器行业的顶流. 而最新一代的Komplete 14 终极套装, 不仅包含了Kontakt 7及绝大部分的官方音色库, 还包含了优秀的合成器Massive和Massive X, 更有经典的节奏软件Maschine和鼓机Battery 4(光是这两者, 就足以创作出全面的流行音乐节奏部分了).
Kontakt 7
Battery 4
Maschine
Massive
Reaktor 6
不仅Komplete 14 Ultimate套装包含了音乐制作中所需要的全系列顶级软件和音色, 还有可自行创建音色库的Creator Tools, 丰富的吉他模拟插件Guitar Rig 6, 创意无穷的Reaktor 6和非常非常多的创意音色, 也全数包含在内, 甚至还包含一套正版的母带插件Ozone Standard(当然这个版本的Ozone必须通过NI公司的Native Access软件激活, 而非iZotope官方激活). Komplete 14 Ultimate全套安装下来需要770G的硬盘空间, 就冲着这些实实在在的大礼包, 和这么多年Kontakt在我音乐创作上的帮助, 购买一套Komplete 14 Ultimate, 算是最低程度的致敬了. 如果非要挑一个Komplete的缺点, 那就是文件管理上. NI公司使用自己的Native Access 2软件来连接电脑和官网并自动扫描本地的文件, 这个连接过程经常失败需要重新开启软件输入用户密码等等, 连上了进行下载也不时卡住, 进退不得, 重头来过. 于是, 这770G的资源的下载过程可想而知.
Steinberg Absolute 6
如果说NI公司是业界大哥, 那么Steinberg公司就是大哥他爸爸. 早在NI家的Kontakt采样器诞生之前数年, Steinberg就凭借优秀的DAW软件, Cubase, 一炮而红, 这么多年不仅雄风不减, 还逐渐和Nuendo携手成为了Windows平台最畅销的DAW. Steinberg也有一套自己的音色生态系统, 眼看着NI公司挑些精选音色打个包Komplete逐年高价售卖, Steinberg在维护Cubase和Nuendo的同时, 也将自己的一堆核心产品整合到了一起, 放开了平台限制(曾经只能用在Cubase/Nuendo上), 组成了Absolute套装. 虽然售价上比Komplete便宜不少, 音色总量上约130G也少得可怜, 但Steinberg就是这么硬气.
HALion 7
可能很多新生代音乐人根本不知道, Steinberg早在2001年就发布了HALion的第一个版本, 虽然这不是采样器的鼻祖, 但发展到今天HALion还活着, 已经说明了一切, 它依然有着一定的市场. 而Kontakt的诞生甚至还要晚一点, 是2002年. 而且, Steinberg在那段时间还发布了一些风靡一时的VSTi, 比如Virtual Guitarist虚拟吉他手, Groove Agent虚拟鼓手等, 这些虚拟乐器当时流畅的即兴演奏能力, 放在今天也少有对手(这真的不是吹牛, 我甚至认为现在的VSTi都有点退化了). 而Absolute 5中, 就包含HALion 6和Groove Agent 5这两样传奇.
Groove Agent 5
Backbone
The Grand 3
不光如此, The Grand 3大钢琴, Electric Bass贝斯(Halion调用), Amped Elektra电钢琴(Halion调用), BackBone鼓音色合成器等, 这些都是响当当的演奏级的音色与合成器. 除此之外, 还有大量的合成器, 采样音色, 与音频资源等等. 而且, Steinberg自家的资源下载器用起来真是舒服极了, 速度不能说快, 但非常非常稳定.
如果说要制作大型的交响乐, 我可能还需要在等等Audiobros或Spitfire等公司能折扣得狠点. 但就制作流行音乐来说, 有StudioOne原厂音色包, 加上Komplete和Absolute两个大件摆在我面前, 如果还没法开始音乐创作, 那也许是我脑子不好.
VST效果插件
*VST Plugin, 即音频效果插件, 也可成为音频效果器或VST.
其实, 每一个专业的DAW, 都包含了自主研发的一系列音频插件. 常见的均衡, 压缩, 限制, 声像, 延迟, 混响, 模拟, 和吉他效果器这些, 任何DAW里都能抓出一大把. 但有时候, 那些专业研发插件功能的公司, 确实能将一些功能做到最好. 比如Fabfilter公司的Pro Q3均衡器, 就是目前市场上最好用最好用的均衡器了.
Fabfilter Pro-Q3
首先它最大的优点就是精确, 和复古EQ或图形EQ不同的是, 参数EQ如Pro Q3, 你可以根据频谱画面进行精准的频点定位, 然后进行传统的提升或拉低, 所见即所得, 修改后的效果非常明显. 其次是优秀的人体工程学, Q3有个巨大的频谱窗口, 几乎没有任何遮挡, 第一次接触时你会觉得这样过于随意化, 不太有感觉, 但随着你深入使用, 你会知道这个巨大可拖拽的频谱窗口, 恰恰是高效率观测频谱进行调节的最科学的人机界面. 它的操作也非常高效, 点击一次设定频点, 拖拽更改增益, 滚动滚轮更改Q值, 移动鼠标到具体参数面板拖拉增益旋钮的外围, 更改动态EQ范围, 再多点两下甚至都能设定好侧链的阈值, 而且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丝延迟. 对比之下, 就拿StudioOne自带的Pro EQ来说吧(名字挺像的哈), 在StudioOneV6版后, Pro EQ更新了支持动态EQ的功能, 但过小的频谱窗口导致你很难精确的找到频率, 而且频点的升降和动态范围调整, 都需要用到旋钮, 而非直接在频谱上即点即得, 这导致了使用Pro EQ非常繁琐和疲惫. 而有些品牌即使也采用了类似Pro Q3的即点即得方式, 但可能为了美化EQ曲线, 导致过程会有些许的延迟, 这些都会导致操作效率降低. 总之吧, 我真的离不开Pro Q3. 黑五促销期间, Pro Q3的售价为126美元, 虽然我也很想得到一套包含了Pro Q3和Fabfilter其他产品的套装, 但动辄3~500美金的价格, 还是非常犹豫. 所以就它了, Pro Q3.
(同类竞品有一款新兴的国产软件, Kirchhoff EQ, 目前以149美元的价格在Plugin Aliiance插件联盟官网售卖. 这款EQ其实整个音频圈都在讨论, 对它的反响非常不错. 它整合了Pro Q3的一些优点, 加入了硬件模拟的选项, 也加强了动态EQ的能力, 但又缺少了一些Pro Q3的比如频率重叠检测等非常重要的功能, 未来我会多尝试下这款新的EQ, 如果并不逊色与Pro Q3, 我也一定会购买它, 支持我们自己的品牌)
在混音和母带领域中, Plugin Alliance插件联盟公司有很多相当有质感的插件, 我特别喜欢的, 有Amek EQ系列(包含EQ200和EQ250).
AMEK EQ 250
这两款均衡器都专门作用于母带后期的均衡调整, 频段仅为五个, 但非常通透, 高频可以提升或抑制清澈的空气感, 而低频可以调节得松散或密实. 它们非常不同于之前的Pro Q3, Q3极度自由, 而Amek谦卑谨慎. 这是由于各自的侧重点, Q3用于创造, 而Amek用于定型. 但这些类型的EQ其实也并未规定使用方式, 只要你喜欢, 任意轨道上任意使用吧.
Black Box HG2MS
Black Box HG2MS是一款真空管染色插件, 它可以给你的音频带来真空管过载后的燥热感, 或者说是模拟感, 对于调节音乐后期的品味有很大作用. 我之前用的HG2, 也很喜欢这种染色的味道, 但不久后Plugin Alliance公司就推出了它的新品, MS格式的HG2. 我只能硬着头皮升了级, 当然, 使用MS模式也有独特的惊喜, 但我也常常为这些音频公司变得过于敛财而苦恼.
Amek 9099, Focusrite SC和SSL 9000J三款通道条插件, 各有各的质感, Amek的精准, Focusrite的柔和, SSL的模拟可以分别用在不同的环境下. 所谓通道条插件, 意思是用插件来模仿硬件调音台上一个音频轨的轨道, 这个轨道上会有音频信号最基本的调节序列, 如前期的信号放大, 噪门, 到后期的均衡, 压缩等, 不同品牌的调音台有着不同的音质特色, 我们称为染色, 比如Neve, SSL等, 很多音频信号在经过了这样的通道条后出来音质会大为不同(大多数人会觉得更好听). 于是很多插件公司会模仿这些品牌的音质特点, 将一长条的通道条设计成方方正正便于在屏幕上观看的样子, 做成插件, 你可以将其安插在任何音频轨道上, 模仿成著名调音台的某一轨, 并产生类似的染色后的声音.
Masterdesk True Peak
另外还有Soma和Shadow Hills Mastering Compressor Class A, 前者也是一款母带均衡, 但由于喜欢Amek EQ系列, 就用的较少, 而后者影山母带压缩, 则是行业里传说的硬件母带神器的软件版, 用了几次, 感觉非常暴烈难以驾驭, 可能还得花时间慢慢摸索. SPL IRON也是一款总线或母带压缩, 它的清晰的数字感操控起来似乎较为轻松, 我很喜欢.
Scheps Omni Channel 2
有一个插件不得不提, Waves品牌的Scheps Omni Channel 2(最近升级到了2), 这是一款针对人声处理的通道条插件.
前面说到过通道条插件的概念, 而Scheps Omni Channel, 则是著名混音师Andrew Scheps帮助Waves公司一起设计的带有自己个人品味的通道条插件. 在使用过后, 你一定会迅速的爱上它. 它包含了音频三种级别的饱和度染色, 高低切, 低频增强, 四段非常细腻的均衡, 两段去咝音或任何目的的频率挖除, 三个类型包含干湿比的压缩, 可在噪门和扩展器中切换的噪门, 和一个最后的限制器, 不仅如此, 几乎每个调制阶段, 都能切换到微调界面, 让你得到更多的选项, 和LR或MS的调节模式. SOC(Scheps Omni Channel)插件还允许你任意调换上述模块的位置, 比如我可以排列为噪门, 染色, 去咝音, 均衡, 压缩的序列模式. 这还不是全部, SOC还附带了一个插件空槽, 如果你购买了其他Waves公司的插件, 这个空槽可以给你添加一个插件的空间, 比如我可以添加一个NS1实时降噪插件, 然后摆放在序列的第一位, 或者, 我可以添加一个CLA-2A的压缩, 在拖放在序列的最终端, 然后保存为预置. 以后每次打开SOC, 我都相当于直接打开了SOC加CLA-2A, 和他们设定好的参数了. 由于SOC支持单声道, 立体声和MS模式, 意味着它并不仅仅适用于人声, 把它放在鼓, 贝斯, 甚至多音轨总线上, 都有令人惊喜的效果.
Bundle 综合套装
*Bundle综合套装一般是指某个音频软件品牌自己挑选一些优秀产品进行组合, 然后用优惠的方式进行售卖. 比如最复杂的如Native Instruments公司的KOMPLETE套装, 就混杂了采样器Kontakt 7, 合成器Massive, FM8, 鼓机Battery 4, 声音设计Reaktor 6, 和吉他效果器Guitar Rig 6及众多小插件等, 涵盖了从音乐创作, 声音设计到混音等多个阶段. 而其他品牌的多数套装通常都是针对后期, 如Fabfilter的多个套装都是针对音频后期, Soundtoys, Plugin Alliance和Waves的套装也基本属于此类. 而垄断影视音频后期的iZotope公司也有针对混音与母带的Ozone套装, 和针对音频修复的RX套装.
iZotope Everything
iZotope一直是音频后期领域的霸主, 旗下的Ozone专用于母带领域的, 而RX, 则专属于音频修复领域. 无论是降噪, 提取人声, 环境声复制, 还是降低削波失真, 重新混音, RX都是一把功能齐全的瑞士军刀. 我大概说下我用RX处理过的案例吧, 我可以把访谈节目中, 环境声的噪音全部去掉, 我可以把雨中录制的人声, 通过后期除掉所有的雨滴声, 我甚至几乎无损的在合唱录音中, 去掉了现场一位活跃摄影师拿住相机高速连拍的快门声, 更神奇的是, 我接近完美的将一首歌曲的人声部分很大程度的去除, 并重新调整了下贝斯, 弦乐和鼓的比例. 这些, 哪怕在近几年前都还是不太可能的任务, 在RX中我轻松的完成了. 如果说创作界的音乐人都知道NI公司和Kontakt, 那么影视后期的音频制作者无人不知iZotope.
Arturia FX Collection 3
Arturia是一家法国的合成器开发商, 他们制作了非常多优秀的小巧合成器, 比如MiniFreak, MiniBrute等, 同时他们也是MIDI键盘, 鼓机, 步进音序器等音乐外设的开发商, 同时, 也是一堆软件复刻合成器, 和高档软件效果器的开发商. 我就是他们家MIDI键盘的忠实用户, 但这次我看中了他家的软件效果器套装, FX Collection 3. 这个套装中, 有好几个非常棒的混响和延迟效果插件, 同时, 总线压缩Bus Force, 磁带模拟Tape Mello-Fi, 和一些失真效果器也非常的棒. 这大大弥补了我很多插件都以均衡和压缩为主, 而对混响类插件的缺失.
Waves Horizon
Waves公司因音频后期的插件巨多而举世闻名, 我在官网上大致扫了一眼, 可能有200多个插件. 这其中小部分插件或名不副实, 或功能单一, 但大部分插件还是非常实用且有效的. 最大的套装SD7 Pro Show超级现场, 即使在黑五时的促销后, 售价也达到6000美元即四万人民币. 这对于庞大的影视音频后期公司并不算什么, 毕竟他们一单生意可能就是数万元, 但对于小编制的工作室而言, 依然极为昂贵. 我必须谨慎的选择. 在长期的试用中, 我找到了最为钟爱的一些插件, 比如最常使用的CLA压缩系列, PuigTec均衡系列, VocalRider和BassRider和MV2声音动态系列, 调节低频的LoAir和Submarine, 瞬态塑形的Smack Attack, 简约的文艺复兴Renaissance人声系列, 和WLM响度测量表等. 这些都能在Horizon地平线套装里找到, Horizon套装包含80多个插件, 除开说过的那些插件, 它还包含了很多实用插件如Kramer磁带机, L3多段放大器, 调整声场的Center和Stereo Imager等, 它的促销价格是274美元, 这是我理性和感性上都可以接受的价格范围, 还等什么?
不过要注意的是, Waves的产品在促销期间虽然便宜, 但在一年之后, 这些产品面临升级时, 我需要为它们再次支付升级费用, 当然, 我仍然可以使用当前的版本直到永远, 只是怕当最新的版本声称可以大幅减少CPU用量后, 我可能还是会忍不住内心消费的冲动吧, 但这都是未来的事情了.
Pitch & Time 音律
*这一类的软件, 常用于音高修正, 律动对位等人声录音的细节处理.
Celemony Melodyne 5 Studio
Melodyne一直是音高修正领域的唯一选择. 是的, 虽然Synchro Arts公司也出品了一款RePitch音高修正插件(AutoTune或WavesTune这类实时变音的产品并不在对比之列), 而且功能上看起来也并不逊色, 但我更愿意为Melodyne买单, 最大的原因就是熟练了. Melodyne最强的版本, 是Studio版, 具备针对多轨音频同步处理的功能, 而最显而易见的用途, 就是录制合唱后的多轨修音, 它不仅能快速分析出不同声部, 还允许你进行二次对位和修音. 而竞争对手RePitch, 我简单看了看一些宣传视频, 除了界面更美观, 一些细微功能的增强, 大体上我认为还不足以和Melodyne抗衡. StudioOne系统中自带了基础班的Melodyne Essential, 但功能非常有限. 你可以升级到Melodyne Assistant助手版, 或者更高级的Editor编辑版, 直到最强大的版本, Studio工作室版.
Vocalign Project 5
虽然Synchro Arts的RePitch在我的个人评价中输给了Melodyne, 但SA公司的产品依然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们知道, Nuendo已经有了一套非常专业的ADR配音系统, 可以精准的进行台词提示, 并自动对齐等. 但我依然希望在StudioOne上也能实现类似功能, 类似的功能Melodyne并不具备, 而Synchro Arts出品的Vocalign Project 5, 虽然不如Nuendo的配音系统那么全面也不具备Melodyne的修音功能, 但弥补了StudioOne在多轨对齐上的空白. 在歌曲演唱和伴唱这些节奏较为精准的录音工作中, Vocalign Project 5做的还不错. 而且Vocalign Project 5也支持ARA2音频直读, 虽然我说不出这是什么原理, 但大致上, 是对音频文件的快速读取.
Foley & Sound Design 拟音与声音设计
*拟音软件目前并不多见, Boom公司, Krotos公司会出一些自制的插件, 用来模仿影视中特殊场景的声音再现或设计, 比如飞机引擎, 汽车发动机, 枪炮扳机击锤的机械声等, 或者是一些空间类的比如房间混响, 声像等空间感的插件, UVI公司也出了一套模拟脚步声的插件. 但原理上, 基本上传统的音频工具都或多或少的能取代这些专门的工具, 只要你懂得大概的采样与混响原理.
声音设计是个比较庞杂的概念, 既可以代表为视频画面添加有创意的声音, 也可以代表在音乐创作中自由的开发音色. 前面提到的KOMPLETE 14套装就包含了Reaktor 6, 这本来就是一个模块化进行声音开发的软件, 加上大量用户自制的音色资源, 实际上就是个无穷的创意音色源. 但除了Reaktor之外, Arturia公司的Pigments也非常值得拥有.
Omnisphere 2
除了拟音, 声音设计中还要将音乐, 音响与声效再次设计, 以创造影视级的声音效果. 而这一类的音色软件, 非Omnisphere莫属了. Spectrasonics公司在十多年前就开发了三款著名的音色插件, Trilogy, Atmosphere, Stylus, 分别为贝斯音色, 合成音色与节奏音色, 当年被音乐行业推崇为三巨头. 而后, 这个公司也不断精进, 将三巨头陆续开发为Trilian贝斯, Omnisphere复合音色和Keyscape键盘合成音色三个更庞大的分支. 而其中的Omnisphere以强大的声音操控能力, 已经成为了影视配乐中使用份额最高的声音设计软件. 这么说吧, 影视配乐中的任何一个片段, 你只要在Omnisphere中找个类似的预设, 一只手就能演奏出非常适配的听觉氛围.
Room Correction 监听矫正
*监听矫正软件, 一般是指回放系统中插入的音频矫正软件. 我们知道, 即使是同一个音箱, 放在不同的房间中产生的听觉感受依然大相径庭, 这样就会用到测量软件针对不同房间进行测量, 然后调节均衡和相位, 来使不同房间甚至不同的音箱, 能尽可能的在回放品质上接近. 耳机虽然不受房间结构的影响, 但不同型号的耳机之间依然有很大差别, 这些差别也会影响到音频工作者对频率的精准控制, 因此也需要监听矫正软件来对耳机进行矫正.
SoundID 5
知道了矫正软件的作用, 那么就来说说SoundID吧. 这款软件的前身叫做Reference, 是Sonarworks公司出品的专业耳机音箱矫正软件, 在Reference 4之后, 产品线更新为SoundID 5. 那为什么我一直强调矫正软件甚至要专门来说它呢? 因为, 作为音乐创作和音频工作者, 我的工作, 并不仅仅是编创歌曲, 我还需要为其他音频需求提供服务, 比如录音, 配音, 混音等等, 这意味着我常常面对大量需要处理的声音, 我必须考虑到声音经过我的编辑后, 在他人的回放系统中, 不会有明显的错误, 即关键频率上的不够精准. 比如齿音, 如果我的监听系统刚好在5K范围有缺陷, 那么这一部分的齿音在我听起来就不算明显, 我可能会忽视它, 然而在客户的相对准确的回放系统中, 他可能就会听到特别割耳朵的尖锐噪音, 那么他一定会质疑你的专业性. 又或者, 我的监听系统低频非常浓厚(比如过大的低音炮或者房间有过多的低频共振), 那么我听任何音乐, 都会觉得低频过重, 会下意识的去削弱低频, 然而到了客户的相对准确的回放系统中, 他会觉得我输出的低频, 明显比其他人的弱很多(当然, 那是我刻意削弱的, 但这就是错误的监听环境造成的), 那么我的专业性再次受到了挑战.
因此我必须选择一款值得信赖的监听矫正软件. 我希望我的系统不仅在音频制作中运用到监听矫正, 还希望能在日常的娱乐消遣中也使用矫正过的声音, 能满足这一点的, 目前市场上并没有太多选择, 只有一家, Sonarworks的Reference 4. 我购买了Reference 4的测量话筒套装, 得到了一只话筒, 一个系统监听矫正软件, 和一个DAW中使用的矫正插件. 我使用的DAW是StudioOne, 早期的版本, 并没有独立的监听通道(从版本5开始才有的Listen Bus), 我必须在总输出总线上插入一个Reference的插件, 进行混音时的音频调整, 然后关闭这个插件再导出音频, 过程相当繁琐(那时候我购买的Nuendo都有Control Room监听室概念了), 但这些繁琐并非不值得, 恰恰相反, 在使用Reference之后, 我没有收到过任何客户诸如听起来毛刺或者太单薄一类的反馈意见, 可能会有些关于响度或混音上的不同意见但那些完全是对混音的个人理解, 跟音频频率之类无关. 老实说如果现在让我在一个陌生的没有监听矫正的系统中进行工作, 我可能会觉得慌乱, 我自认为, 这是因为我对音频的认识, 已经超越了身为作曲或编曲对创作的理解, 到了对混音有相当自主意识的阶段了, 这是好事. 准确的监听系统, 会培养人从创作初期, 就开始注意避免一些问题, 合适的音量, 合适的频率等等. 就像油管一些大神常说的, “那些如果我能早十年知道的技巧”一类的主题一样, 你可能会觉得这些大多是噱头, 但如果涉及到音频矫正, 这是真的.
后来我也随着Reference的更新而升级到了SoundID 5. SoundID 5有进步, 也有缺点, 进步如可以切换更多回放设备来模拟回放环境, 甚至可以自定义至少30多个频点(我自己至少点了30多个)来模拟你需要的环境, 缺点是, 在DAW中稳定性不如老版的Reference 4(CPU跳动等). 另一个关于SoundID有用的部分, 是在录音中. 当然这个对于大部分录音的客户并不会特别在意, 但我个人觉得还是很重要的. 那就是, 在我的DAW中, 除了我会在Listen Bus中为自己分配一个SoundID插件, 来矫正我的DT990Pro, 在分配给客户监听的通道中, 也会挂载一个SoundID矫正插件, 来矫正耳机分配器上的DT770Pro, 虽然我只有两个DT770Pro, 其他的则是普通的AKG K77耳机, 但至少我能保证有两位主唱能听到矫正过的声音, 他们也能清楚我在干什么, 这也算是对客户的透明度吧. 况且, 很少有那么多人同时演唱的情况, 大不了再添置些DT770Pro罢了.
但完全用到SoundID的这些功能, 是需要整个环境的兼容性的. 比如你的DAW是否支持Listen Bus或Control Room这类独立监听通道的功能? 有的话使用起来会非常轻松, 进入预置好的项目, 你什么都不用做, 音频就是矫正过的, 输出时也不用关闭什么, DAW会自动跳过监听通道. 又比如你也想提供给客户独立的耳机监听矫正, 那么你的音频接口, 最好拥有多个不同的输出通道等等. 我认为, 如果你意识到了监听矫正的重要性时, 你真的是在认真的对待音频.
哦了, 以上就是我认为专业音乐音频工作者, 最值得拥有的一些音频软件. 当然这些并非音乐创作或音频制作所必须的, 也不是仅有的, 甚至, 你可以不花一分钱的使用它们的盗版. 我只是认为, 如果某些软件带给了你工作上的便利和业务上的利润, 那么购买它们, 是对创造它们的人的回报, 因为, 作为一个创作者, 我, 你, 现在或有朝一日, 也期望得到这样的尊重和回报.
购买凭证截图(部分正版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