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ve my door open制作过程

我们将通过模仿这首歌曲的制作过程, 来了解音乐制作的整个流程

Bruno Mars之前的歌曲Leave my door open大家应该听说过. 我们将通过模仿这首歌曲的制作过程, 来了解音乐制作的整个流程.

编配

首先是编配阶段. 由于这是一首已经成型的热门歌曲, 所以编配过程基本不需要动脑筋, 只需要认真的聆听, 分析它的乐曲结构, 和声进行, 和配器风格, 然后尽可能的模仿下来即可.

先来定节拍, 这首曲子的节拍在一分钟74拍, 接着分析主要的乐器, 分别是钢琴, 贝斯, 鼓, 弦乐和人声(还包含一些装饰音色). 而和声进行主要围绕着四五三六四五一的序列, 起调就在F上, 这简直太棒了.

我们先选择一部钢琴音色, 在节拍器的帮助下, 录制钢琴声部. 一开始并不难, 围绕着常见的四五三六和声进行, 顺利录制. 但后面出现了大量的移调和转调, 和弦开始变得复杂了. 同时, 留意整个曲子的几处齐奏部分, 这几个部分需要所有乐器都同时演奏和停顿来制造音响效果, 所以留意切分音符.

录完了钢琴声部, 接着是鼓. 这首曲子的鼓并没有使用非常花哨的鼓, 而主要使用小军鼓和通通鼓, 打出慵懒而复古的Motown风格. Motown风格不仅仅是节奏型上的Downbeat, 在音色上, 也偏向于Lofi色彩, 也就是音色的明暗度较小, 高低音都不会太满, 会有一点点闷的感觉. 同时, 注意原曲的鼓是如何使用三连音的, 以及小军鼓的Flam, 也就是叠音.

另外需要注意的, 是鼓组的整体音量. 千万不要在常规乐段, 将鼓组的力度敲到最响, 好的鼓音色有非常多的力度分层, 更大的力度留给加花和副歌. 像此曲的很多军鼓三连音, 都是渐进的, 利用强弱可以制造出更明显更真实的感觉.

鼓的主体差不多制作好了以后, 如果想模仿更真实的演奏感, 可以框选那些量化且呆板的音符, 打开Humanize人性化面板, 将力度和起始偏移都设置在6%左右, 给它来个小范围的随机化. 现在听起来真实多了.

在制作鼓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 原曲中有个很棒的Tambourine摇铃音色. 这个音色在复古的舞曲中较为常见. 我们可以寻找一些摇铃采样, 包括拍打和摇晃的声音, 通过StudioOne的Impact鼓机将它们分配到不同键位, 制作成乐器. 原曲还用了打响指Snap的装饰音, 也用这种方式添加上.

由于摇铃这种乐器我们都是复制粘贴, 所以乐器的力度也许会过于呆板, 我们也要使用人性化面板, 将力度适当的随机化一点, 这样听起来非常自然.

接下来录制贝斯声部. 当然你也可以使用虚拟贝斯, 不过我更喜欢实录贝斯的感觉. 由于先制作了鼓声部, 所以录制贝斯也更容易找到整体的Groove, 过程更轻松愉快. 另外, 你也可以调出StudioOne的Marker标记轨, 在某些记不住的重点区域做出标记以示提醒.

接着是弦乐声部. 由于弦乐是铺垫音色, 似乎很难听出来原曲的弦乐细节, 只能大致上选取小提琴和大提琴两个声部做个代表. 注意中间有部分地方的弦乐是Tremolo颤弓演奏的.

再加上一个Bell的铃铛音色, 原曲也是这样, 在某些主旋律上叠加一个铃铛, 有明亮和舒展的感觉.

对了, 前奏和间奏出现了两次吉他的滑奏, 我们也可以录制进去.

乐器的部分结束了, 我们最后添加上人声的伴唱声部. 我们可以开启多个音轨, 分别给男声伴唱和女声伴唱, 从两个到二十个都行, 我用了三个声部, 一男两女演唱和声伴唱, 再加一个男声的穿插声部.

原曲的伴唱和声有些时候还用了一些色彩音, 比如Sus4解决到3音. 我们也可以大量模仿.

由于女声声部我是用的假声模仿, 所以可以试着用Melodyne将声音的Formant提高一点, 来接近女声的高位音区发声方式. 当然这还不够, 我们还需要用EQ将女声的中低频大量切除, 以形成和男声声部的对比, 以混淆视听. 当然男声声部也需要做低频的切除, 这样不仅避免了影响到其他乐器声部的清晰, 也更适于与女声声部融合在一起.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三个伴唱声部在演唱时会有大量音量的飘忽, 我们需要不断的在录制后反复试听并且调整, 尽力达到三个声部都可以模糊听到而不会被某些声部喧宾夺主.

当然, 我们可以试着录制主唱部分, 给后面的全面混音提供样本. 在添加了主唱轨道后, 由于人声是单声道的, 无法为它添加立体声插件, 这样后面的声音就无法融入整个伴奏中. 我们为主唱轨道添加一个主唱总线, 就可以添加一些立体声效果了. 首先添加的是去嘶音效果器, De-Esser. StudioOne6总算添加了一个自带的去嘶音插件, 刚好试试

终于, 编配阶段就大功告成了. 第二阶段就要进行混音.

混音

混音的目的, 就是平衡声部音量比例, 高低音的均衡, 和音响的宽度与深度.

混音比较繁琐但最重要的一步, 就是总线编组. 我们需要把区域相近, 功能或技巧类似的乐器, 统一编组到相应的BUS, 也就是总线, 不但方便直观的进行后期管理, 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给这些编组进行总线压缩, 得到将总线内的乐器更好的黏合度.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 就是单声道的乐器, 也最好进行编组, 利用总线的双声道属性, 来设置诸如延迟混响等需要立体声听感的效果. 像主唱, 伴唱, 贝斯, 吉他, 一般都是单声道录制的, 那么最好后期编入独立的总线, 以便和整体的立体声融合.

因此, 我们将主唱, 伴唱, 贝斯, 鼓, 弦乐都分别编组到专门的总线, 并且命名. 钢琴声部可以独立存在, 也可以和其他弹拨乐器编到一组, 不过由于此曲中钢琴全程伴奏, 更适合单独处理, 加上它本来就是立体声, 因此不需要进行编组.

总线属于混音范围, 因此只存在于混音面板中, 这对于交叉进行编配与混音的制作者来说还是不太方便. 我们在编曲界面, 将这些不同的音轨, 分别打包进不同的文件夹, 再将文件夹一一指向总线, 这样, 我们直接可以在编曲区进行快速的总线设置了.

比如钢琴声部有大量的柱式和弦, 这会导致钢琴的低频与贝斯和鼓点的低频发生大量冲突, 于是我们去除大量的低频, 让钢琴声部保持温暖但不至于混浊. 再添加一个2A的压缩, 让钢琴的动态得到一点限制并保持顺滑. 在2A的界面中, 有个滤波器, 这个的作用是, 让信号中多少的低频量进入压缩器. 由于低频通常伴随着巨大的振幅, 这就会带动压缩器大幅度进行压缩, 也就会产生剧烈的抽吸效应. 如果需要这种特殊效果的, 比如鼓或贝斯, 可以旋钮打向Flat平直一方, 但大多数情况, 尤其像钢琴这种中低频本来就非常饱满的乐器, 我们最好将旋钮控制在50%以下, 这样能让压缩轻度工作, 让音色保持自然. 同时放心, 这里的滤波器, 被过滤掉的频率同样会通过压缩, 并不会被消除掉.

贝斯声部, 由于演奏时有很多乱糟糟的擦弦声, 我们先使用一个扩展器来滤掉微弱的噪音. 接着使用一个Pro Q3的EQ来限制一些容易失控的频率, Q3的动态EQ功能非常适合进行频率定制, 比如对共鸣音进行幅度限制, 或者对暗淡的中高频进行上行扩展. 接着添加一个CLA Bass插件, 对贝斯整体进行一些润色, 加一点音头质感, 并提升宽度. 最后添加一个2A压缩对动态再进行一次轻微的控制, 这里由于主要压缩低频, 所以我们可以将滤波的比例打到60%左右, 让压缩大幅度参与低频的压缩中.

接着来到鼓组, 由于通通鼓常用在加花部分, 而它们的低频较难控制, 所以我先将通通鼓编为一组, 专门控制好它们的低频幅度, 然后再加入鼓组总线. 而类似底鼓和小军鼓, 都分别使用EQ和压缩进行音色塑形, 最后再加入鼓组. 这样鼓组总线的任务就是控制下整体的压缩, 和稍微的EQ修整, 而不用做过大的处理.

弦乐部分只有小提琴组和大提琴组加一个颤音声部. 我们直接添加一个SSL的G-BUS作为一个总线做一点糅合就行. 弦乐不需要保持强烈的压缩感, 最好让它们保持在背景中若隐若现才好.

在所有总线都调整得差不多了, 我们考虑这首曲子是否需要录制人声. 只是纯音乐部分的话, 我们就可以直接进入终混阶段了. 如果需要录制人声, 我们可能还需要将所有乐器总线, 再次并为一个总线, 作为伴奏部分的总控制. 比如, 伴奏声部是需要将人声的一些频率让出来的, 不然在中高频这一块会特别拥挤嘈杂. 如果我们手动将钢琴, 鼓, 弦乐, 伴唱一个个的进行中高频的削弱, 不但过于繁琐, 而且搞不好还会出现新的问题. 所以最好将这些声部全部拉进一个总线进行操作.

将伴奏声部都拉进总线后, 插入一个G-BUS作为总体的糅合.

母带

混音部分大致完成了. 最后阶段, 就是进行Mastering, 母带.

母带会用到的设备, 主要是EQ, 压缩, 和限制. 但有些母带师会创造性的添加一些功能设备, 比如染色. 染色可以通过给音频添加电子管失真来增强密度, 温暖, 或创造细微的沙砾感等等.

我们也可以加入一个染色插件, 为音乐添加一点模拟感. 这里我用的是Blackbox HG2MS. 相较于上一代HG2, 这一代添加了MS模式, 滤波模式和一些附加功能. Pentode和Triode分别是五极管和三极管, 由于它俩是串联的, 因此需要相互协调来做出音色调整. 五极管添加的失真较为细腻温柔, 而三极管则非常粗暴强烈. 旁边的Saturation饱和旋钮, 可以将滤波范围内的信号再次发送给后面的双管, 让局部音色的变化更加强烈. 右边的Air Amount是通透感, 也就是高频亮度. 总得来说, 我们不需要改变音乐风格, 只需要稍微添加一点饱和和高频的亮度即可. 我们对比一下染色后和染色前的声音.

染色插件会改变音频的高低音频率, 但又无法非常精细的控制, 所以我将它放在EQ前面, 用EQ来为它擦屁股. 如果你喜欢染色插件带来的未知感, 也可以将它放在EQ后面.

接着是EQ. 这里最好选择专门用于母带的EQ, 一是它们只给你4~5个频段控制, 且调节的幅度都不大, 让你不会在调节中逐渐失去了音乐原本的质感. 二是它们都可以切换立体声或M/S中间两侧的调节模式. 三是这些EQ会拥有一些附加功能, 比如滤波, 自动监听, 谐波失真, 立体声扩展等等, 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我使用的是AMEK EQ200.

这首曲子本来就属于复古舞曲, 所以要避免HiFi化, 也就是过于强烈的低音和高音, 但在这些前提下, 我们也要做到让音乐整体层次清晰柔顺, 没有明显的毛刺和失真.

首先我们调整到M/S模式, 和立体声调整不同的是, MS模式将声音区分为中间和两侧来调整, 对于新手来说一开始会很不适应, 但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就会非常喜欢这种模式. MS模式可以塑造更有画面感的声音. 比如我们可以将中间的低频加强, 而削弱两侧的低频反而增加高频, 用来扩展空间感.

我们可以对比下调整后和之前的效果. 高低频延伸开了, 声场也更开阔了.

调节完终混EQ后, 我们再加一个带频谱的EQ进行频率查看. 像iZotope的Tonal Balance插件就非常适合于最终整体均衡的比对. 我们可以找个类似风格的音乐频响作为参考, 然后观察我们的曲子频响, 是否大致上在同一个范围内.

终于, 我们完成了Leave my door open全曲的编配混音和母带. 虽然听起来和原曲稍微有些区别, 但整体感觉上, 还是极大的延续了原曲非常复古的韵味. 我很满意, 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