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到一 录制旁白

运用设备和技巧, 发掘自己声音的魅力

很多朋友总是问我, 他们想制作自媒体节目, 想录制更专业的旁白, 该如何购买话筒, 又该如何进行后期制作呢? 这并非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整个声音的传输, 不仅仅是话筒, 还包含了信号流和效果器, 甚至监听也非常关键. 让我来逐一说明吧.

话筒 MICROPHONE

首先我们要正确的挑选话筒.

分类

我们先来说说话筒分类, 话筒的主要类别为动圈话筒, 电容话筒和驻极体话筒.

  • 动圈话筒 Dynamic Microphone
    不需要单独供电, 内部是线圈结构, 灵敏度较低, 对声音的压力耐受度很高, 也就是说, 微弱的声音它根本不拾取, 但声音越大越好, 它很难爆音, 当然我说的是常规情况下. 这意味着它非常适合用于拾取现场歌手, 鼓, 电吉他音箱等声压巨大的声音. 不过, 稍显粗糙的收音效果谈不上精致.
  • 电容话筒 Condencer Microphone
    需要48v幻象供电, 内部是振膜结构, 意味着对空气中微小的震荡都能细腻的捕捉, 常用于安静的室内环境录音, 它最适合捕捉细腻的声音和气息.
  • 驻极体话筒 Electret Microphone
    体积非常小巧, 常用于领夹话筒和头戴式话筒. 频率响应迅速, 但较小的体积对低频响应不佳, 声压承受力也非常弱, 唯一的优势就是便携.

所以, 对于旁白话筒来说, 动圈话筒可以排除噪音, 承受住高压的喊叫, 而电容话筒声音细腻, 频率饱满, 各有优势. 但驻极体话筒显然对提升音质没什么帮助, 我们可以淘汰掉它.

指向性

接着, 话筒的另一个参数, 指向性, 指向性主要分为全指向, 心型指向, 超心型指向, 枪型指向和8字指向, 它们的区别在于基于话筒头的收音方向.

  • 全指向 Omni
    意味着话筒周围的360度全部在其拾取范围, 四面的声音均被收录.
  • 心型指向 Cardioid
    意味着以话筒正面为中心的扇形区域为拾取范围, 看起来像颗桃心, 因此称为心型指向, 一般心型指向更适合于拾取乐器和人声, 因此也是旁白话筒的首选.
  • 超心型和枪型指向 Super Cardioid/Shotgun
    以此类推, 是以话筒为中心而构建的一个更狭窄的拾取范围, 同样适用于人声收音, 由于拾取范围过窄, 优点是可以排斥大部分无用的背景噪音, 缺点是稍微离轴, 声音就会立即削弱或产生音染, 因此需要保持指向的时刻准确.
  • 8字型指向 Figure-8
    比较类似全指向, 意在拾取话筒正反两面的声音, 更适用于合唱, 乐团或是两人共用一个话筒的情况.

因此, 在选购前, 请认准你的话筒指向指标, 心型, 超心型, 枪型指向有一定使用的区别, 但基于人声录制都处于话筒的近距离正前方, 因此都适用于人声或旁白的录制. 而全指向和8字型指向, 由于覆盖太多周边范围, 会导致拾取过多环境噪声, 并不推荐. 好在除了驻极体话筒, 大多数话筒都没有全指向(许多话筒支持多指向调节, 如AKG C414这类, 可放心选购).

振膜

接下来, 话筒的振膜.

  • 大振膜 Large Diaphragm
    我们常发现, 一些录音棚中歌手演唱所使用的话筒, 外型都比较大, 话筒收音头里面采用了大型的圆形振膜. 这一类通常是大振膜话筒,
  • 小振膜 Small Diaphragm
    也有一部分个头小巧的话筒, 用来录制乐器, 这些是小振膜话筒, 也称为铅笔话筒.

不同振膜的大小, 也导致了音色的偏重, 在指标上, 虽然大小振膜的话筒都声称可以拾取20Hz的低频到20KHz的高频, 但由于振膜的尺寸和体积不同, 导致实际应用中, 它们的频率响应还是有一定差别, 小振膜话筒反应迅速, 在拾取中高音上更清晰更有颗粒感, 且由于体积小巧, 很容易组成立体声或多声道来拾取乐器. 而大振膜能捕捉更多低频的细节, 拾取音域更宽广, 更饱满醇厚, 更适合穿透力较小, 较为柔软的乐器或人声.

其他特性

如果话筒仅仅从分类, 指向和振膜就可以轻松选出你的最佳, 那会有点太容易了. 话筒还有些独特的参数, 用来迷惑你的双眼. 比如

我某只C414在不同指向下的频率响应曲线(扫描)
  • 频响曲线 Frequency Response Curve
    不同的话筒, 即使是同一个品牌, 由于其构造, 设计目的和公差, 都有不同的频率响应曲线, 也叫频响曲线. 这条横向的弯曲线条, 代表着话筒在从左到右收到空气中不同频率震动后, 对频率的捕捉灵敏度. 有的话筒捕捉低频更好, 有些则强化高频, 有些可能会在中间挖一个小坑以美化人声. 简单的来说, 越平直的曲线最好, 这意味着朴素的还原. 不过即使是不完美的曲线, 后期也可以通过EQ效果来进行(有限的)弥补.
  • 近场效应 Proximity Effect
    对于大振膜话筒来说, 近场效应是其专有的一种属性. 越靠近话筒振膜, 话筒对低频的频率响应就会越发强烈. 大部分高端话筒都有80~100Hz的低切开关, 用来控制对低频的敏感. 近场效应并非简单的归纳为优点或缺点, 当录制吉他或贝斯时, 话筒太靠近琴弦, 可能会产生令人焦躁的嗡鸣声, 但如果你喜欢录制非常低沉深厚的男声, 或偶尔用来练习Beat Box, 近场效应又会是你最好的朋友. 了解并利用这个特性吧.
  • 离轴效应 Off-Axis Effect
    指向性越窄的话筒, 对指向越敏感. 意味着当你稍微偏离话筒朝向时, 你的声音不论从音量上还是频率上, 都出现明显的降低或变化. 离轴效应和近场效应一样, 是话筒的设置特性, 利用好离轴效应, 不仅能降低周遭的环境噪音, 还可以通过离轴的位置, 来找到你独特的声音.
  • 声压级 SPL
    意味着话筒可以接收到的最大响度的声音, 这个值也是越大越好, SPL过低, 可能你离话筒喊叫一声, 声音就破了. 高昂的SPL值, 就意味着更大的动态范围(和所有影音设备一样, 动态范围越大越能容忍巨大的信号差异).
  • 底噪 Noise Floor
    存在于任何电气设备中. 任何元器件, 电路板, 接口, 旋钮都会带来底噪. 话筒也无法幸免. 幸运的是, 得益于现在的话筒工艺技术, 大部分中高端的话筒都没有明显的本底噪音或极为微弱.

综上, 这些都是挑选话筒和应用话筒时, 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 如果在话筒的选择上仍然无从下手, 那么一个简单的建议, 如果你仅仅是录制旁白, 且录制环境一般, 那么就选择一只常见的动圈话筒(比如SHUER SM57)等待以后再升级. 如果你精心布置了录音环境, 除了录制旁白, 还涉及到演唱等讲究细节的声音表演, 那么就挑选一只具备心型的大振膜电容话筒比如RODE的NT1A. 这两只话筒虽然都处于入门级, 但都经历了市场的考验, 好评连连, 不会出错.

任何类型的话筒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在广播领域, 动圈话筒其实倍受青睐, SHUER的SM7B, Electro Voice的RE20这两只都是传奇的动圈话筒. 但在歌曲录音上, 电容话筒显然又占据了上风, 比如Neumann的U87, AKG的C414等等. 不必太过纠结, 毕竟, 你还有后期的机会.

信号流 SIGNAL FLOW

选择了话筒后, 我们需要了解话筒音频信号的传输.

  • 话筒放大器 Mic Pre-Amplifier
    简称话放. 最大的功能, 就是放大话筒传输的信号, 并注入电气特性, 使话筒信号饱满充沛. 话筒放大器可以是独立的硬件, 也可以是声卡内置的. 如果是独立硬件, 你需要先将话放输入与话筒连接, 继而将话放输出与声卡输入连接. 话放通常都带有48V幻象供电, 可提供给你的电容话筒. 话放提升最为明显的, 是针对动圈话筒. 由于动圈话筒的被动属性和低灵敏度, 如果想在室内使用, 就需要对它进行大量的增益, 而大部分声卡都无法提供这么强大的电力. 某些话放也带有频率调整EQ区域, 可对话筒音色进行初期调整. *市场上也有些针对动圈话筒信号弱而专门设计的动圈话筒信号放大器, 如SE的Dynamite, KlarkTeknik的CM等等, 可以提升动圈话筒的灵敏度, 但需要借助48V供电.
  • 音频接口 Audio Interface
    简称声卡. 由于话筒或话放是电气模拟信号, 因此我们需要拥有一块声卡(音频接口)来接收模拟信号. 声卡的工作原理为, 将话筒或其他音频线路的模拟信号通过输入接口转换为数字信号(这一过程称为A/D转换或模数转换), 再通过数据线如USB发送给电脑进行处理或以文件形式保存, 同时, 为了监听回放效果, 电脑处理的数字信号又回到声卡进行数字到模拟信号的D/A转换, 通过耳机接口或音箱接口输出. 对于主要录制旁白而言, 一块2进2出(即2个话筒输入, 2个单声道/1个立体声输出)的声卡就足够了, 专业声卡都带有48V幻象供电给你的电容话筒, 如果你的话筒已经连接独立话放, 则不用打开48V开关. 专业声卡通常有非常好的ASIO驱动, 这种驱动可以替代你的系统默认声卡驱动, 以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 请务必安装.
  • 增益 Gain
    话筒并非即插即用, 话筒的整体实力和后期调整空间, 取决于它的信号质量. 而信号质量, 则取决于增益. 话放或声卡上位于话筒的接口处旁边, 都有一个Gain旋钮(某些设备可能使用通用旋钮)用来控制增益. 但增益并不是直接推到底的, 前面说过, 话筒信号进入电脑要经过声卡的数模转换过程, 而声卡对输入信号的识别有个极限, 就是0db, 超过0db的信号数字芯片无法识别导致出现失真和爆音. 我们不需要知道过于复杂的理论和参数, 只要记住, 话筒经过增益后的音量, 在一旁的信号电平表上, 不能超过红灯, 且主要维持在绿灯. 这就是一个理想的信号.

完成了信号的连接, 并确认信号健康后, 我们可以打开录音软件或者DAW, 来进行进一步的调试.

效果链 EFFECT CHAIN

旁白, 最重要的就在于后期效果. 多种后期效果按照先后顺序添加, 称为效果链, 效果链没有绝对的顺序, 但会因为这个顺序而改变对声音的塑造. 在人声处理中, 有几个最常用的效果器.

  • 降噪 De-Noise
    降噪并非必须, 但大多数情况下, 如果你的录音环境一般, 也不允许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对环境进行整改, 那么你很有可能录到的声音存在环境噪音和空间混响. 这些噪音和混响, 对于复杂的声音形式比如流行歌曲演唱等等并不会那么明显, 但对于更注重讲述感的旁白, 就是最大的敌人. 因此在我们录音时, 反复监听, 如果发现有明显的噪音, 就需要加载降噪效果器了.
    降噪有三种方式. 一种是噪门模式, Noise Gate. 工作原理为对输入的声音启用带有阈值的门槛, 一旦声音低于门槛, 就关闭输入信号保持静音, 直到再次出现越过阈值的声音, 再开启放行. 这样, 分隔出响亮的人声和微弱的噪音. 不过噪门式的降噪比较机械化, 如果没有调整好参数声音会变得如切片般细碎, 因此又衍生出了扩展器模式, Expander. 扩展器虽然也使用阈值, 但有一定的缓冲空间, 对声音与噪音的分割比较柔化, 听感上更舒适.
    但无论是噪门还是扩展器, 都只是对噪音片段进行分隔, 而无法消除与人声同时并发的噪音, 而且还影响语言的连续性. 因此又有了另一种方式, 采样式降噪. 录制一段纯环境噪音采样, 然后加载采样式降噪器, 如iZotope的De-Noise, 对噪音进行充分学习, 之后再延用到整段人声中, 并不断调整其他参数. 这种处理方式比噪门式又好了很多.
    当然, 还有一种最最简单的方式, 就是智能降噪, 有时候, 你不得不面对科技认输. iZotope的De-Noise和Waves公司的NS1都是智能降噪的佼佼者, 而后者, Waves公司最新推出的Clarity VX, 又将智能降噪推向了新的高度.

尽管最终我们可能都会直接使用智能降噪, 但前两种方式, 也会加深我们对音频处理的理解. 因此我个人建议对几种方式都进行广泛的尝试. 另外, 不同的降噪方式会对音频信号的延迟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你寻找到了最佳的降噪方式, 可以在录音时禁用它, 在录音完成后再行开启. 而且记住, 虽然效果链可自行排列顺序以得到不同的效果, 但降噪, 始终是放在第一步的. 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呢?

  • 均衡 EQ
    用来调节频率的效果器叫做均衡器Equalizer, 统称EQ. 它通过对音频低中高各个频率的调节, 达到给声音染色的作用
    均衡主要有三个参数, 一是频点类型, 比如搁架型, 钟型, 搁架型常用于将频点之前或之后的整个频段全部提升或降低, 钟型则适用于围绕频点前后两侧的提升或降低. 二是Q值, Q值简单的说, 就是这个频点的精确度, Q值越大, 精确度越高, 所操作的频段半径就越小. 三是Gain增益, 很简单, 它就代表着这个频点是要提升还是降低. 一般情况下, 以上的几个参数, 通常通过鼠标的点击和滚轮就可以操作了, 并不复杂.
    人声中的均衡使用, 主要目的是去除音色中的混浊, 提升低频和高频的丰满度, 让声音清晰且充满细节. 对于大部分人声来说, 50Hz以下的低频没有存在价值, 它不但会导致声音的低频轰隆隆令人压抑, 还会占据整个音频的动态, 占满你的headroom(就是我们说的余量), 使整体音频死气沉沉, 因此 我们首先要将50Hz以下的低频切除. 当然, 根据你对音频的了解, 是否切除低频或做多少Hz以下的切除, 可以根据实际听觉决定的.
    接下来, 中频频率听起来有混浊感, 我们拉低这一部分频率, 让中频变薄. 混浊感消失了不少, 声音变得通透许多.
    接着是高频, 高频可以做一定量的提升, 让声音听起来口齿清晰, 更有颗粒感, 但要注意, 某些频率会产生令人不适的高频刺耳声, 比如4~8KHz左右, 这个频率我们称为齿音, 或Sibilance, 我们可以在4~8KHz的范围内, 建立一个频点, 提高Q值, 以缩小操作频段, 并进行增益以放大齿音频率的信号, 左右扫荡来寻找听起来最刺耳难受的频率, 最后将它拉低, 这样就再也不会出现刮耳朵的声音了.

均衡常分为图形均衡或参数均衡, 图形均衡自由度较小, 由许多推子组成, 保守但工整, 参数式均衡则更像是一张白纸, 适合做更大胆的声音尝试. 业界非常著名的Fabfilter Pro Q3, 就是公认的顶级参数式均衡, 除了常规的均衡作用, 它还能做M/S也就是中置与旁侧方式的均衡, 也支持侧链, 用其他音频来调节当前音频, 甚至还能动态均衡, 类似于压缩, 非常非常全面.
完成了均衡的调节, 接下来就是另一个重磅效果器了, 压缩器.

  • 压缩 Compress
    旁白不同的其他声音, 理想的旁白声, 需要一定的动态控制, 以达到音量上的饱满与绵密. 哪怕一些经过专业训练的播音员或主持人, 即使能较好的控制发音, 也无法实现声音的密度, 更别说大部分业余人士了. 但使用压缩效果, 就能很好的将声音提升到理想的饱满与绵密. 调节压缩的效果器叫做压缩器Compressor, 它的作用是通过抑制超出指定范围的音量振幅, 来控制音频的整体动态. 它类似一根肠道, 将或大或小的事物塞进去, 出来的音频音量大小均匀(这真是个完美的例子啊), 听觉效果恒定, 所以压缩也是录制旁白需要使用的第二个重要效果器.
    压缩通常有几个参数, Threshold阈值, 用来设定压缩开始工作的起始音量, 比如设定在-??db, 那么输入给压缩的音频信号一旦超过这个音量, 压缩就开始工作, 超出的音频振幅将被压缩. 那么多大的音量压缩到多小才好呢? Ratio便来做这个决定, Ratio代表压缩的比例, 超过阈值的音量, 将按照Ratio设定的比例压缩, Ratio比越大, 音量压得越扁(Ratio一般以几个db压缩到1db的比值来设定, 旁白通常在3:1~5:1之间). 而Knee, 字面意义是膝盖, 但我们一般称为拐点, 它的作用是, 如果设置为Hard, 那么一切按前面阈值和压缩比的设定来, 没过阈值不管, 过了阈值猛干. 如果设置为Soft, 那么在接近阈值拐点的时候, 压缩比提前进行少量干预, 完全通过阈值拐点后, 压缩比再按照设定比率参与. 好了, 经过这些设定, 压缩开始工作了, 也有明显的效果, 但最开始的音似乎还是有点炸乎, 显然压缩的介入速度还不够快, 我们得加快压缩介入的速度. Attack代表压缩介入的速度, 通常以ms毫秒来计算, Attack越快, 压缩启动的时间越快, 音量振幅还没来得及展开就被打了回去, 声音也更硬了. Release则是压缩的释放速度, 设定压缩打出拳头后, 以多少毫秒的时间逐步收回. 在全面的设定了压缩的参数后, 音频果然变得结结实实粗细一致了, 但整个音量也更小了怎么办? 放心, 设计压缩器的人也会想到这个问题, 我们有一个选项Gain增益, 增益的用处我们都知道了, 就是提升音频信号. 前面说过, 压缩仅仅限制超大的音量, 而不会干涉小的音量, 无形中整个音量会变小, 我们再使用Gain将整体做一个增益, 这样一来, 音量小的地方被增益了, 大的地方被压缩了, 整个声音厚重密实, 和之前飘飘忽忽的声音简直是云泥之别啊.

虽然我尽可能的用恰当或不恰当的例子来解释压缩的工作原理, 但我也知道这些参数很难几句话解释清楚, 这需要一定时间的操作和理解. 压缩系统随着品牌的不同, 还有些各式各样偏方, 就不一一赘述了. 另外, 再次重申, 音频的效果链, 除了降噪必须排在首位外, 均衡和压缩完全可以自定义排序, 不同的排序会影响声音, 可能破坏声音但可能修饰声音, 根据你的听觉感受不一而论. 你需要的是不断加深对音频信号处理逻辑的个人理解, 之后这个音频世界就是无限的了.

  • 限制 Limit
    调节限制的效果器叫做限制器Limiter. 在语言录制中, 降噪, 均衡和压缩, 已经将你的声音调节得非常完美了, 但这毕竟不是全部. 最终, 你要输出这条音频还是得符合一些标准, 比如说, 不能失真, 也就是不能超过0db. 0db的概念之前在调节话筒增益时说过, 这就是数字音频的规矩, 在你修整好你的录音后, 依然要遵守这个规矩不得超0. 虽然在压缩阶段, 你尽可能的控制住了大部分音频, 但始终会有那么一刻, 音频的振幅瞬间在0db以上跳动了一下, 哪怕就这么半秒的红色跳动, 你的音频输出都宣告失败, 有些DAW或录音软件还会跳出弹窗进行警告. 奇怪, 你不是刚做了压缩吗? 嗯, 压缩是个完美的振幅打手没错, 但它也有个毛病, 它出手有个Attack的速度问题, 要是真有一两个特别快的振幅瞬间冲过去, 压缩也就放它们走了. 这些偶尔出溜的失控振幅, 需要的不是一个打手, 而是一堵墙, 而限制就是这么一堵墙, 它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压缩, 但不具备对声音塑形的能力, 而是多了一个核心技术, 就是做一堵墙, 直接拦住所有冲向0db的峰值, 没有压缩比, 全部打到0db(或者是你自定义的峰值)以下. 一般情况下, 你可以设为-1db, 保留一点点空间. 限制对声音还是有再次压缩的痕迹的, 所以如果发现音量一直太满, 反复冲撞限制器, 也会带来不好的听觉感受, 你也许需要再次调整下人声, 配乐的音量, 降低限制器工作的频繁程度, 让声音不要变得过于紧密.

限制器可以直接安插在当前音频上面, 但通常情况下, 我们都会将它安插在总输出上, 以保证不光是旁白, 包括背景音乐或音效的总和, 都能被牢牢的压在0db以下.

修音 CORRECTION

没错, 修音. 这可能算是个额外的选项, 因为修音一般存在于歌曲演唱中的人声后期, 为了修饰音准和节奏上的瑕疵而进行的修复行为, 但旁白并非不需要修音. 要知道, 很多时候, 一个小小的断句或停顿, 或者一个尾音的下滑或上扬, 会令整个语境的气氛都变得截然不同, 修音则可以完全将这些气氛控制在自己手中, 甚至连人物的声音特点, 也可以根据修音进行操控.

完成了降噪, 均衡, 压缩, 限制和修音几个关键环节的调节后, 你的旁白声已经有了本质的提升, 现在可以出街了. 不不不等等, 也许你前面的操作还有点小瑕疵, 因为你并没有真实的监听.

监听 MONITORING

人声旁白, 除了选对话筒, 调好增益, 控制均衡和压缩, 加以限制和修音以外, 能够准确的监听也非常重要. 正如不同话筒拥有不同的频率曲线一样, 耳机和音箱, 也有各自不同的频率响应曲线. 专业的监听耳机和音箱, 都有宣称的较为平直的频响曲线(只能说强于普通耳机, 但依然谈不上平直). 比如我在专业监听耳机中听到的齿音, 在非专业耳机中可能听不到或直接响到爆, 这就会导致你在处理一些频率时产生错觉(如同在偏色的显示器上调节白平衡).

举个简单的例子, 你有一副非常棒的超重低音耳机, 用来听电音简直太震撼了, 但当你用它来处理人声频率时, 你就会觉得人声的低频过于浓重. 于是你反复的进行低切, 提高低切的频率位置, 挖去中低频那个听起来共鸣的频段等等, 直到你觉得完美并兴冲冲的发到网络上. 但第二天, 评论区就充满了”你的低频怎么都没有了?”这类的留言. 因为, 你的超重低音耳机, 对于低频是过度渲染了的, 你所以为的降低低频, 实际上是在做切除手术. 在一些具备更高级收听装置的听众耳朵里, 他们能明明白白的听清楚这些过度修饰的细节.

我的工作中也经常收到配音演员发来的文件, 他们的后期水平良莠不齐, 某些喜欢过度压缩, 另一部分则有严重的频率缺陷. 很显然, 如果他们使用了较为专业的监听, 结果会好很多.

因此, 如果你希望从一开始就培养一对拥有准确的听觉的耳朵, 并打算在录制旁白甚至音频后期之路上走得更远一点, 选择更专业并矫正过的监听耳机(监听音箱由于过于昂贵, 并非必需品)太重要了. 你可以在一些知名耳机品牌中进行挑选, 如Sennheiser森海塞尔, BeyerDynamic拜亚动力, AKG爱科技(听着跟金拱门一样土), AudioTechnica铁三角等, 观看不同产品的频率响应曲线, 并调查针对它们的评测. 接下来, 再通过安装一些配套监听软件(如Sonarworks Reference), 对一些知名耳机型号进行频率矫正, 以尽力恢复到平直的曲线.

等你真正矫正了监听后, 再回头去听听你之前调节过的人声, 是不是发现到处都是雷点? 这就是没有准确监听的后果. 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 监听环节其实应该早早的放在文章最前面啊哈哈哈. 那些看了一半就跑的人, 会不会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呢?

大功告成 WELL DONE!

除了文中提到的话筒, 调整和监听几大流程外, 录制旁白, 还包含了一些辅件的帮助. 比如优质的话筒线, 防喷罩和话筒架.

  • 话筒线
    你可以寻找可靠的店家, 进行话筒线订制. 我用过国产华真华敏的线, 自己焊接Neutrik或甬声的XLR或TRS接口, 信号也非常好. 你也可以直接购买品牌话筒线, 但不要陷入昂贵就是好的错觉. 多看看GuitarCenter, SweetWater, B&H等专业网站所卖的线材, 了解价格, 再在国内找到靠谱的代理. 国产的绿联品牌线, 便宜而且质量也非常好.
  • 防喷罩
    并非所有的话筒都会随品附赠防喷罩, 但这玩意可真的不能少, 尤其对于旁白录音. 旁白录音离话筒较近, 因此很多声压很大的爆破音会直接打向话筒振膜, 导致录制出砰砰的低频声. 防喷罩能几乎杜绝这种现象. 如果需要利用话筒近场效应因而更近距离面对话筒的话, 那也必须给话筒安装防喷海绵.
  • 话筒架
    落地式话筒架主要用于站立演唱, 而旁白则更多是坐姿录制的, 所以需要选择一款合适的桌面话筒架. 网络上虽然有很多几十元的话筒架, 但质量非常糟糕, 在拉伸移动时它们的弹簧会发出怪异的咯吱声, 过轻的负载还经常由于承受不住话筒的重要而缓降, 轻薄的材质阻止不了任何桌面上的移动声或轰隆隆的低频. 因此, 尽量选择贵一点但明显粗壮的桌面话筒架. *我的话筒架还可以挂上好几只耳机.

还有很多环节可以给旁白录制锦上添花, 比如不同的话放, 复古的均衡和压缩, 它们所提升的听觉感受, 也非常不同, 但真实的硬件也非常昂贵, 好在现在很多品牌都推出各自的复古式插件(软件), 几乎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有机会请多尝试体验. 你也可以不断尝试打乱效果链, 先压缩后均衡, 或双压缩等等, 看看不同的组合排列所产生的独特音质. 还有很多空间类的效果比如混响, 由于旁白录制很少用到, 此处暂且跳过. 另外还有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那就是响度, 但限于篇幅也按下不表. 最后, 一定要记得在输出上加上一堵墙, 哦不, 一个限制器, 把那些偷鸡摸狗的峰值小贼们死死的挡住.

关于旁白, 你现在是不是了解更多了呢? 如果有任何疑问, 欢迎联系我, 交流更多的问题. 从零到一, 从一到无限, 这里是smpiggy, 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