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到一 多机位拍摄环境搭建

玩懂多机位, 节目高精尖

我们知道,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制作自媒体节目了, 这不算什么新鲜事. 只要你有不错的表达能力, 又懂得拍摄和剪辑, 你就能成为编剧, 导演, 制片人和主角. 但除了少量up主能强大到掌控这一系列繁琐的流程, 大部分人还停留在传统思维模式, 掏出手机拍一拍, 说说故事拉拉家常等等, 这种单一画面的节目很难深化主题, 观众很容易换台(BR 无聊, 举起遥控器换台, 鼠标点叉, 或手机关闭), 尤其对于一些需要拍摄创作过程, 操作技巧, 对话访谈类的节目(BR 演奏的画面, 画板的画面), 需要大量的拍摄角度, 不同的拍摄角度, 能紧跟主题内容, 传播技术, 增强观感. 这种线性拍摄所爆发出的现场感和创意, 是常规方法所办不到的, (BR来来去去设置一个机位的快镜头). 实现它的方式, 就是多机位.

  • 多机位Multicam

(BR蓝图形式)多机位的作用, 在于深化主题内容, 或是提供不同视角, 通过机位的切换, 我们可以看到人物的肢体语言, 面部表情, 或者完全不相关的画面(BR, 虚焦, 睡觉打呼噜的人), 新的画面不仅能传达重要信息, 也能不断给予观众新鲜感.

比如说, 我是一位音乐创作up主, (BR 搭建多机位的过程) 我会设置1号机位, 给我的正面半身, 用来表达主要内容, 2号机位(BR), 用来拍摄键盘的演奏过程, 3号机位, 用来拍摄桌面硬件的操作, 4号机位用来…(BR 对着一只猫, 旁白入画)闲置…当然, 这些仅仅是实体机位, 讲解软件时, 我可能还需要引用到显示器上的操作画面, 我就需要考虑将录屏作为虚拟机位.

(BR蓝图形式)在多机位的组合下, 节目的画面丰富, 信息量大, 而且, 不会错过任何突发的灵感(BR 桌面机位, 等等, 我想到一段旋律, 切换键盘, 花屏)

在了解了多机位的便利性后, 你可以考虑增加一只规格较高的摄像头, 作为特殊机位, (BR安装摄像头的过程)俯拍比如绘画和开箱等(桌面绘板和开箱的淡出入画面), 摄像头的好处是, 即插即用, 不用考虑复杂的供电和存储, 当然, 画质也有限. 或者是一台摄像机, 摄像机的优点是, 你可以遥控变焦, 令画面远近变换, 画质也不错, 但景深也就是背景虚化能力有限. 也可以是一台相机, 相机的优点是, 不同的镜头组合可以提供多种构图, 焦外的虚化也更有电影般的质感, . 如果选购摄像机或相机, 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首先是供电. 作为拍摄节目的器材, 长时间供电是需要保证的(BR 一堆电池的特写), 一档节目拍下来, NG的情况占了多数, 尤其在机位较多的情况下, 你不可能十几分钟就检查一下某个机位的电池量(BR bmpcc4K电池画面, 有些机器可能都撑不到十几分钟), 加上相机标配的充电器充电速度跟不上用电速度, 因此, 最好为你的相机选配符合的假电池, 不是假货电池啊, 是虚拟电池Dummy battery. 我几乎为每一台相机都配备了假电池(BR 假电池安装), 而且, 长久的使用下来, 这玩意儿, 管用. 假电池用市电加转换器, 给相机持续供电, 让整个拍摄过程不必手忙脚乱.
  • 接下来是监看, 操作与存储, 多机位虽然能提供更强大的节目效果, 但也存在诸多不便. 首先监看就是个难题, 先别说某些机身上的监看屏, 虽然能够翻转, 但两米外就成了废物, 更别说这类上下翻转的屏幕, 或者这种. 拍摄十多分钟后才发现相机早已过热保护的情况, 你能接受吗? 接着是多机位的录制操作, 这意味着你必须来回操作各个机位的录制开关, 毕竟这不是剧组, 导演一喊全员就位的(BR “Roll”, 摄影师戴着耳机喳), 你必须干好所有人的活. 而且, 每种机器的录制时长还各有限制, 15~半小时不等, 意味着你必须心神不宁忐忑不安的录制5分钟然后逐一检查每个机位的现状, 再继续录制.
  • 最后是存储, 多机位存储的优点是所有机位的素材都都能单独保存, 你可以通过后期软件在多个机位中选择你的主画面(BR 达芬奇MultiCAM多画面时间轴的剪辑过程), 缺点是, 由于存储方式的不同, 各种存储介质价格不菲, SD卡的还好, 这种机器(BR)的存储盘动辄上千, 而且即使是压缩过的4K素材(BR SD卡, 轻松画面, 4K的SSD, 拷贝过程缓慢, 电脑一个文件, 属性, 26GB)也需要每分钟几个G的空间, (BR 电脑爆灯, 抓狂), 这些对于个人节目制作无疑是巨大的工作量.

显然, 监看, 操作和存储, 是多机位最大的技术障碍. 你需要一套能实时监看和进行导播录制的系统, 每个机位中的工作状态, 都能肉眼可见, 何时切换相应的机位, 也必须触手可及. 你需要跳过机内存储的瓶颈, 以画质损失最小且存储率更高的压缩方式进行内容的存储, 省去相机的负担和大量后期剪辑的痛苦, 你需要了解下目前最热门的组合, 采集卡加OBS.

  • 采集卡

如果你从来没听说过采集卡这玩意儿, 那么从现在起你就正式进入到专业节目的知识领域了,  模拟时代, 传统的摄录设备用磁带录制, 内容是无法传送到电脑进行非线性编辑的, 那时就广泛应用采集卡, 用板载的模拟到数字转换芯片, 一分一秒的将节目录制到电脑里成为数字媒体, 再进行编辑, 后来, 由于摄录器材(DSLR中的D, 意味着Digital)逐渐实现了内部模数转换, 只需要一个小小的介质比如SD卡就可以在电脑中读取, 采集卡就慢慢淡出了民用视野, 但这几年, 随着自媒体和直播的崛起, 大部分摄录器材对录制时长和介质的过份挑剔, 加上对于网络的支持还未全面普及, 无法满足直播推流, 录制内容也仅仅是素材, 缺乏后期包装, 不足以应对复杂的节目形式, 人们对实时采集与加工的需求越来越高, 采集卡再次以全新的形式回到了制作领域. 新一代的采集卡均以HDMI输入接口为标准, 将你相机中的画面, 通过HDMI传入采集卡, 进入到电脑, 这时你的电脑就是一台导播与录制系统, 经过精心搭建后, 将你传入的画面以完美的形式记录下来.

常见的民用采集卡有Blackmagic Design, Elgato, AVmedia圆刚这几个牌子, 一些入门型号比如Elgato的Camlink, 使用USB3接口, 可以采集一个外部画面, 小巧方便, 适合与笔记本连接在不同场景进行录制, 而一些进阶型号则既可以捕捉画面, 还支持将画面环出Loopout, 再传到其他设备, 这些型号的采集卡更适合用于游戏主机类节目的制作, 因为游戏机的画面被捕捉到电脑的同时, 还可以继续传回到电视机, 实现边玩边录. 更专业的型号, 比如Elgato的Camlink Pro, 需要安装在PCIe接口, 也就是台式机内部, 它支持同时采集4个HDMI的信号源, 全部实现4K30帧的采集, 或者是2K60帧的采集, 对于那些超过两个机位, 希望节目制作更精致且预算充足的朋友, Camlink Pro值得你考虑一下(但一个不好消息是, 我5月上旬在亚马逊以原价2.6K买到Camlinkpro后不久, 它就断货了).

找到你相机机身的HDMI输出, 判断或阅读说明书, 了解它的HDMI接口形式, 选用标配或者另购的HDMI线材或转接头, 就可以将相机与采集卡连接了. 现在的采集卡都附带官方的录制软件, 可以录制到电脑保存, 相当于也解决了存储问题. 但采集卡一旦搭配上另一款强大的软件, 它们就无所不能, 那就是OBS

  • OBS

OBS是一款完全开源的多机位全功能节目系统, 它是完全免费的, 没错, 而且市场上几乎没有可与他匹敌的对手. 你可以通过OBS, 加载采集卡所连接的信号源, 使多个机位一一呈现在你的电脑屏幕上, 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机位, 设置参数使它们色彩尽量统一或完全不同, 你可以自由匹配每个机位使用的声音来源, 还可以当录屏软件录制你的显示器内容或者画中画, 还可以调用制作好的媒体插播一段宣传视频小广告, 简直太强大了. 通过简单设定录制格式, 再点击鼠标, 你就可以在OBS中录制下你现场的视频, 并保存为视频平台通用的文件(如mkv或mp4等)以方便上传, 如果你配置好直播流地址, 一键就可以开始推流直播, 如果你只有一台显示器, 又想录屏又想随时切换机位, 你只需要为不同的场景设置快捷键, 不用监看也可以录制, 如果你有更多的显示器作为导播监视器, 那么你完全可以在导播监视器上点选不同的画面, 实时切换机位, 一气呵成. 关键是, 这一切都不再需要你游走于各个机位之间, 你只需要专注内容的输出.

OBS支持丰富的节目画面搭建, 不管是画面切割重组, 滚动字幕条, 漂亮的转场, 带透明图层的动态前后景, 还可以实时绿幕抠图(BR 绿幕抠图实操). 不仅如此, 作为一款开源软件, OBS还支持不同品牌对它订制外设, 比如Elgato的StreamDeck, 它支持直接从硬件层面调用最新版OBS的场景, 这意味着无论你操作什么软件, 都不影响StreamDeck和OBS的同步操作, 工整的按键排列, 使我盲按也能完成一整个节目的制作. 当然, 你也可以安装第三方的插件, 添加手机作为机位, 或者仅仅用来遥控导播. OBS还允许用户制作不胜其数的插件, 丰富它的功能. 如果你在油管搜索OBS, 你会发现很多大V都使用它或专为它制作节目和教程, 可见其在自媒体领域备受宠幸.

不过也许你注意到了, 不同于前面的机内录制, 采集卡加OBS的形式, 并不能同时录制多个机位, 而只能录制下导播选中的机位, 这意味着, 多机位最后混合的画面, 是一次成型的, 你也可以二度剪辑, 但前期导播的决定性尤为重要. 不过, 相对于让每个机位录制一大堆NG的素材, 最后还要反复挑选不说, OBS减轻了机内录制的负担, 同时在保证画质的前提下极大的压缩了录制体积, 只要节目流程合理, 加上适当的二次剪辑, 操作难度远远低于大量素材后期混剪, 我当然选OBS了.

采集卡加OBS的组合, 既完成了多机位画面采集与导播, 又包含了录制与存储, 已经是一套独立且成熟的节目制作系统了. 目前市面上还有另一种选择, BlackmagicDesign的Atem, BR 黑魔法公司的产品我也非常喜爱, 我也是bmcc2K和bmpcc4k包括达芬奇的忠实用户, Atem系列是功能非常全面的多机位导播与直播设备, 硬件导播与直播推流的稳定性会强过采集卡加OBS不少, 操作界面也非常豪华, 但目前ATEM还停留在2K60帧的分辨率上, 缺乏对4K内容的制作能力, 且过于复杂的界面对于个人自媒体来说操作难度加大, 况且价格还不菲, 是否需要这类高端的设备, 取决于你对节目的要求和投入了.

  • 内容至上

回到主题, 现在, 你应该已经完全了解了多机位的概念和组建方式, 在你添加设备到购物车之前, (BR回放快镜头) 请一定要记住, 多机位只是节目形式, 并不能取代节目内容, (BR 三机位喝水), 只有当你的内容足够有意义, 多机位才能锦上添花, 况且, 多机位意味着不小的投入, 那么, 你的节目真的需要多机位吗?

从零到一, 从一到无限, 这里是smpiggy, 我们下次再见!

*BR: B-Roll, 代表用确切的画面代表文字内容.